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著者:徐明棋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长三角外资竞争与发展趋势》课题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著作。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中国吸引外资总体情况分析与评估、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成绩和态势、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技术效率评估、上海吸引外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江苏利用外资趋势与效益研究、浙江吸引外资的特点与趋势等等。对于我们研究长三角地区经济有一定的参考帮助。
目录:
序
第一章中国吸引外资总体情况分析与评估
第一节中国吸引外资总体情况概述
第二节中国吸引外资效益的定性分析
第三节外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新阶段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第二章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成绩和态势
第一节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节长三角跨国公司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长三角跨国公司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节长三角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面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六节提升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质量和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第三章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技术效率评估
第一节直接投资技术效率的度量
第二节实证分析及结果
第三节东部沿海区域跨国公司投资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探讨
第四章上海吸引外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上海吸引外资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上海吸引外资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上海吸引外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五章江苏利用外资趋势与效益研究
第六章浙江吸引外资的特点与趋势
第七章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
第八章长三角开发区建设与吸引外资
第九章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与合作
附录课题子报告(部分)
书摘插图
序
第一章 中国吸引外资总体情况分析与评估
第四节 新阶段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无可否认,在1979年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包括外资对国内关联产业的促进和改善、跨国公司对中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提供、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推动、对中国出口的贡献等。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及人世后中国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对中国金融、产业、战略资源及环境和人才方面的负面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同时,中国利用外资的四个阶段的变化也证明了中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外资政策,要注重阶段性。
存这种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效益问题被郑重提出。
一、外资效益问题重新思考
虽然大部分学者和政府官员对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予以了肯定。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机构就对“外资进入后的产业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广泛重视,涌现了大批以金融安全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论文,还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案例推理CBR模型、动态信息融合法等金融预警模型。虽然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2005年出版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从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判断中国吸收外资过多,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威胁是没有依据的,但是,仍有部分经济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微弱
部分学者认为,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然而,跨国公司出于市场竞争和控制关键技术的需要,技术转移主要采取内部化交易的方式,技术溢出的外部效应微弱,存在严重的技术控制现象。例如,跨国研发机构对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应用性技术的开发为主,作为核心技术的基础性研发大部分仍然留在国外,其目的在于利用中国廉价的技术劳动力,甚至高级技术人员,而非提供技术带动和支持。在汽车行业,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20多年,但是,作为轿车最核心的底盘技术,至今尚无一家中资企业能够完全掌握;在电子行业,TFT的技术调试都是由外资企业技术人员完成,根本不让中方插手;在电信行业,外资企业为防止技术流失甚至在合资后将原中资企业的研发人员解雇。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一旦外方撤资,国内企业包括相关配套企业将面临一个困难的时期。实际上,关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即使是实证研究也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而另一部分学者通过同样的研究却得出了外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很弱,甚至是无效应的结论。这是因为,由于外资技术溢出的很多方面如创意等是无形的,所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选取不同的样本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