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延长“五一”长假利于平衡地区经济

日期:2009/03/27|点击:1

长辈的说教似乎不再奏效,火星语脑残体在他们中盛行。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看来,90后对火星文的酷爱,是他们对大人威权的无声抗议。网上时不有人忧心,90后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乎到了视而不见甚至反感的地步。然而,90后真是文化断层的一代吗?

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我关注的领域内,所谓的90后文化断层并不明显。《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认为,所谓火星文造成90后文化断层,纯属媒体炒作。火星语的只有90后吗?全社会都在用吧。

赵长天表示,他所接触的90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非如媒体盛传的那样。最近,我到复兴中学为90后的孩子做讲座,其中提到很多中国传统著作,以及近现代文学作品,他们都有反应。这说明,其实他们至少对这些文学作品和它们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有所理解。

每一代都有其特征,不能说一代不如一代,或者一代胜过一代。赵长天认为90后所表现的特征,在这一时代的人身上都存在,他们接受新事物太快了,所以很多特性,如浮躁、功利等,都在他们身上被放大了。90后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放大的时代特性。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同兴则认为,作为新中国的第五代孩子,90后还没有真正成熟,文化也没有成型,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何有文化断层之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雄对火星文也做过相关调查。他对火星文的解释是,一开始,这些孩子是为了沟通方便,用拼音打字,手机、电脑上哪个字先跳出来,他们就选用什么字。这样沟通起来更快。同时,他们想要保护隐私,不愿意让老师和家长们发现他们之间说什么,就干脆接受了这种音同字不同的方法。所以,火星文是缘于这两个因素发展起来的,是青少年文化的象征之一,后来慢慢就成了90后的标志之一。

和赵长天的观点相仿,杨雄认为部分文化学者所认为火星文导致文化断层的观点,是过于忧虑了。我认为应该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些事。其实,每一代人都有青春期,都会创造代表自己这个时代的服饰、玩具,现在有了电脑、手机、网络,就发展到了火星文他认为,到了一定年纪,90后也会回归传统,文化是一层层积淀下来的东西,不必过于忧虑

去莠存真,当断则断

和杨雄一样,《上海采风》杂志主编刘巽达认为90后将在成熟之后回归传统,但与上述几位专家的观点相左,他认为:“90后的文化断层是存在的,但我觉得当断则断,不一定是坏事。刘巽达认为,对传统,本来就应该有所扬弃,文化断层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该继承的就要继承,不该继承的传统就丢掉。

刘巽达表示,现在很多人对90后提出各种批评,是过于苛责。这些人中,不少曾是文化的先锋,如今却在扼杀文化进步。他认为相比前辈,90后所表现出的文化要阳光得多。老一辈的文化有历史的重负,略显阴沉90后的孩子虽然还没有太多责任意识,但明显阳光。出于私心,我喜欢和小一辈的人多交往,这样我也会沾染阳光的气息。

同济大学副教授王晓渔则认为,新一代出现的文化断层谈不上是多可怕的事情。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象。现在社会上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 不光在中国,就是在西方,不少经典的东西也没有很好地继承和传承。另一方面,我认为年轻人不盲目排外也很重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吸收国外好的东西,而不要一味抵制和排斥。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则认为,文化的传播是个趣味的问题。像于丹他们,本身就把传统的东西讲得很有趣,90后当然愿意听,如果你本身讲得无趣,他们自然就不愿意。相比较来说,讲授国学的是老先生比较多,90后对他们的方式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他们比较喜欢有趣的方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327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