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上海房价调整幅度在10%以内 去年房价降1.6%

日期:2009/03/19|点击:4

近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海国资企业改革重组关键指南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在上海市国资委内部讨论通过,并已提交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不日将出台。

毫无疑问,这是近三年来,上海国资领域出台的份量最重的文件。《指导意见》将统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上海国资改革。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在7月初的内部讲话中曾指出,国资委机关各处室要逐条对照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今后三年、五年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常年参与上海国资改革,并参与《指导意见》起草的上海市社科院教授杨建文则表示,这份《指导意见》着眼点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的原动力问题。

记者从多位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人士处获悉,《指导意见》的核心有五块内容:强调开放性重组、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调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调加强国资监管透明度以及强调 中小企业改革重组。

但现在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思路,意见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人士表示。

三年之后再上路

上海的国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9600亿元,这个数字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的近1/10,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可实现GDP3000亿元,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作为国资第一重镇的上海,其改革思路牵动了全国的目光。

事实上,在2002年至2005年间,上海的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

2003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聚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

当时,上海国资改革的独特路径被业内称为上海模式,其精髓在于,重组,然后上市。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是一卖了之,而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大的国企抓住抓牢,推动国有资本在大的国资间流动重组,然后再利用其靠近资本市场的优势,上市,从而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曾主管上海市国资委改革的权威官员表示。

在这种思路下,百联合并,农工商上市、上海电气重组上市都是典型代表。

然而,在20068月之后,这种思路也曾遭到质疑。有声音认为——上海国资是大而不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百联集团,合并后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百联,电气的情况类似,合并后并未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体现出大的优势,好比一团散沙,捏在一起,手一松,还是一团散沙。某大型国有集团高级主管表示。

在此之后,上海国资进入了连续沉寂期,20062007年上海国资几无大动作。

现在看来,当时受到一些环境和人事上的影响,沉寂的两年有点可惜。国资委内部官员表示。

事实上这两年,正是股权分置改革火热,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阶段。诸多地方国资借此机会完成了股权激励等改革。

遗憾在于上海股权激励未完成,国企领导人下一步动力不足,而且配送股较少,股价不活跃。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认为。

但是,这也为下一轮改革,留下了空间。

开放性重组和利用资本市场

同样是重组和资本市场,但这一次的重点,显然和上一次的大有不同。

上一次是国企和国企间重组,而后上市,但这一次,更强调的是重组的开放性,也就是说,重组将进一步对民资、外资敞开大门。

在资本市场,则将更强调一进一出。所谓的进,指的是优质核心资产注入,所谓出,指的是壳资源的盘活利用。

杨国雄在年初发表在《上海国资》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对改革的操作方式具体提出要求: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如高科技企业、能源企业、资源性企业、金融总部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事实上,上海国资今年4月以来,在资本市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49日,上海市国资委同意上海电气集团将其持有的 上柴股份股权转让给上汽集团。428日,城投控股通过 原水股份实现整体上市的计划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512日,广电电子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和现金收购的方式,受让控股股东上广电集团和 广电信息持有的从事第五代TFT-LCD业务的光电子公司的股权。519日,上海远洋渔业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 华立科技实现了上海水产集团下属的远洋渔业捕捞业务的上市。

64日,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