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3月6日北京讯 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了吗?萧条了?垮了吗?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问了一个问题,建房成本不公开,谁会信房价真跌破? 社会舆论也一直认为房价有泡沫,要求房地产企业公开房价成本。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他认为公开房价成本没有法律依据,没有道理,也没有先例。
前一段时间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消费者明明白白的买房子,他提到只有了解房价的构成,消费者才能明明白白地去买房建议一些地方把商品房的成本向社会公开,让市民判断房地产价格还有多少调整的空间。
张泓铭“建设部齐部长说的时候我就在他旁边,他是说给百姓听的。他是说了这个话,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很好的理解。”齐部长说要明明白白的消费的意思是说是消费者要明白地价,而不是简单的说房价的成本要公开。因为房屋价格主体结构是低价,而且现在地价上涨最快。
这几年舆论、百姓、网友认为房价有泡沫,一直要求公开房价成本。对此张泓铭表示这缺乏法律的依据,“房价有泡沫就要公开,法律的借口在哪儿?我希望有法律的依据,法律让公开我就公开了?”
“如果我们国家在任何商品的买卖当中要公开成本,有没有这个先例?比如说电子计算机公开成本有没有?没有。”他认为公共产品要公开,国家的指导价格的产品,指令性价格的产品,应该公开成本。房地产商品价格是市场商品,自由定价,自主定价,市场供给双方博弈的定价。所以与法无依,也没有道理,也没有先例。
张鸿铭坦承他是站在学者的角度上客观的分析问题,但是在情感上,房地产商赚了那么多钱,那么多的利润,他赞成呼吁公开房价成本,让房地产商按照成本定价。“但是你没有权力让他公布,政府也没有办法公布的,这个就是我的观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2009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