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3月6日北京讯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居民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住房怎么解决?谁解决?如何解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他认为农民工应该首先自己解决,不能完全依靠政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客观的情况就是农村向城市集中,更具体的看是逐级转移的,农村的人向城镇集中,小城镇的人向大城镇集中,中小城市的人向大城市转移。现在大城市里面也是拥挤了各种阶层的人,农民工成为大城市居民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提到了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困难的问题。
作为房地产业的专家,张泓铭也考察过农民工住房问题,他们的情况确实比较困难,“但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觉得要谨慎,从政治角度考虑,改革的成果不仅让城市里面的人享受,也要让农民享受,科学发展发也提到以人为本。”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先农民通过劳动致富自己解决住房,不致富也要在城市里能生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所以不可能因为农民工的原因束缚房价。“你经过劳动,人家给你工资,你能不能承担城市的劳动成本和生存成本?你承担得起就留在这,承担不起就回老家。你首先要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显然农民不能理解也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社会扶助。当然,首先应当是当地政府考虑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很棘手“比如说上海现在流动人口300万,北京可能也大体上是上千万,我说给你房屋好呢还是住房补贴好呢?怎么样安排呢?”
张泓铭认为,首先城市政府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凡是大量使用农民务工的单位,建立集体宿舍。建立农民工宿舍由公司和单位制造,变成公司的成本,变成吸引农民工的条件。这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成本才不会推向社会。如果是零星的雇佣,政府可以建造农民工公寓。
他也觉得可以考虑鼓励市场给农民工优惠租房,但是不能完全由当地政府包揽,首先第一责任是农民自身,城市政府要考虑尽量的帮助农民工。
来源:中国经济网200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