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希拉里避谈中国人权

日期:2009/02/25|点击:2

    为期一周的本市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昨天结束。在昨天的代表座谈会上,代表们就世博会筹办、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热议焦点。   

    宽容对待“准人才”创业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是选择出路之一,但严诚忠代表对此表示忧虑。“有经验的经营者搞创业都步履艰难,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就能成功创业吗?”严诚忠说,目前高等教育体制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育几乎缺失,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一毕业就进行创业很容易失败,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也是凤毛麟角。

    “教育理念的改变没有那么快,与其考虑支持大学生创业,不如探索新机制来解决就业难题。”他建议,设立“专业志愿者”,将世博志愿者期限延长到两年。

    王荣华代表认为,应该更宽容地看待大学生创业。他说,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准人才”,给大学生打下知识基础,学生要真正成才,还是要靠社会实践。从学校踏入社会,大学生总有一个适应过程,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条件,这是必要的成本和代价。

    贾伟平代表接着说,大学生创业已超越了“成功”概念,总之要营造宽松氛围,让大学生有事情做,而不是变成社会的负担。   

    实施大学生“预就业”计划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王霞代表说,前两年的就业市场旺盛掩盖了矛盾,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矛盾突显。

    王霞说,很多大学生刚出校门,就想进入管理岗位,而不愿下基层。殊不知没有经过基层锻炼,不能很好胜任管理职位。而大学生高期望值背后却是实际技能的缺失。她所在的公司最近也在招聘大学生,而面试结果都不尽人意,问大学生是否了解公司情况,都坦然回答不知道。一个在校成绩优异的大学生面对3个技术岗位选择时的答案是,回学校去问老师的意见。对此,她认为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选择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岗位。

    沈志刚代表则认为,金融危机要实现结构调整,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更多,企业应把握机会进行人才储备。

    “企业是否能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实现大学生‘预就业’?”沈志刚说,等经济形势好转,大学生可进行双向选择,企业可优先录用表现好的人才,如果经济继续不好,企业可适当延长培养力度。

    褚君浩代表说,现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技术创新的瓶颈,高校老师能否在承担国家项目的同时,在企业兼职,或办公司,手下的大学生也能组织起来,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创新力度,也能带动高校科研,并促进大学生就业。

 

来源:《解放日报》 (20090219 04)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