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的风险提示报告在欧洲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第二波金融海啸将临的揣测也不胫而走。该报告称,欧洲新兴经济体的衰退情况可能比其它地区更加严重,因为这些经济体存在很大的贸易失衡问题,这可能导致该地区的银行评级被下调,并连累其西欧同行。
一些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进一步加深,西方国家资本纷纷撤回母国将导致全球“资本逆流”,而由于东欧地区的经济增速长期依靠外部资本流入,所以其成为又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也并非杞人忧天。
东欧或将再临危机
从穆迪的这份报告来看,东欧地区的银行正面临着坏账准备金上升、银行借款成本上升和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压力,这导致其盈利能力下降,资本基础被侵蚀。一些西欧银行,比如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奥地利弗瑞森国际银行以及法国兴业银行可能因之前向欧洲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进行大量投资而难逃牵连。
业内人士表示,第一波金融冲击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从事高风险业务的投资银行出现信用危机,目前由欧洲银行业引发的第二波金融危机似乎已经初露端倪,随着信用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衍生而来优质贷款出现不良贷款,以及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留给欧洲银行业的巨额债务面临违约风险,经济负增长和本币大幅贬值开始在这些经济体中蔓延。
资本逆流成“祸首”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一些外债负担较大、较多依赖外来资本、又或是倚重资源出口的新兴经济体,正日益显现出金融和经济风险。事实上,去年以来已有一些新兴经济体,例如冰岛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西方银行大举撤资导致“全球资本逆流”,部分国家的金融体系可能遭遇更严重冲击。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告诉记者,以东欧为代表,新兴经济体将共同面临资本回撤的压力。“之前,由于东欧银行购买的美国次贷资产规模有限,所以尚能抵御海啸第一波。但目前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进一步深入,资本外逃现象加大,欧盟提供的帮助也有限,这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将遭遇第二波冲击。”
据记者了解,前两年,新兴经济体是国际资金追逐的焦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但近两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这些资金面临巨大的回撤压力,由此也给相关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带来剧烈冲击。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西方银行今年将从新兴市场撤出约610亿美元的资金,去年为净流入1670亿美元,2007年更是达到净流入410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IIF指出,欧洲新兴国家受创最为严重,预计有270亿美元流出该地区,而2007年为流入2170亿美元。
中国能够扛住冲击
不过,许多专家也认为,相对于其它新兴经济体,中国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最好的。
徐明棋表示,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国际收支情况良好,又有大量外汇储备。更重要的是,“就现阶段而言,在国内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的情况下,中国不大可能遇到其它一些新兴经济体所经受的严峻考验。不少国际资本还在中国寻找投资洼地,大量撤出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在近日证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确实存在外商撤资情况,但数量有限,并不存在外资大量逃出现象。该负责人还强调,有些撤资是境外母公司出现了经营困难,抽身回国自保,并不是说他们对中国的市场丧失了信心。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有长期的吸引力。
高盛一位分析师的观点更为乐观,他表示,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几乎完全是来自内部经济。“鉴于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日益浮现的财政刺激开始生效的积极信号,中国不大可能受到新兴经济正在酝酿的危机波及,反而更可能成为阻止这种危机在新兴世界继续蔓延的‘终结者’。”
来源:《文汇报》日期:2009.02.24 版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