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企业捐赠:七成首选“社会责任”

日期:2009/02/20|点击:2

英特尔上海封装测试工厂注定是一个历史标本:199411月,它是第一家进驻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大型生产企业,是无数白领为之向往的对象;现在,将于2009年底或者2010年初正式关门的上海工厂不经意间又创造一个历史它是全球经济危机后,跨国公司在华公开的第一波减员潮的发起者。

浦东外高桥保税区英伦路999号,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的封装测试工厂所在地。工厂内灯火通明,工厂外照例有几辆出租车等着生意临门。一切都与往常一样,平静、有序。

然而,改变已经从这里悄然开始。

新布局

25日中午,一名为硅化物的网民在论坛上发布了一则《外高桥英特尔要关门了》的帖子。发帖者是英特尔上海工厂的员工,他说自己刚刚收到公司邮件,称工厂今年底最迟明年初就关。

随后,正式版本的英特尔文件被公众知晓,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调整其在华生产运营计划,其中涉及上海浦东工厂、成都工厂和大连工厂。同时,英特尔决定对位于上海的投资性公司追加1.1亿美元的注册资本,以增强其在华的投资运营。

公司是在5日当天首次与员工和外界沟通此次调整的。英特尔公关总监张怡璠这几天一直是英特尔最忙碌的人之一,自上海工厂关闭的消息传出后,她每天都要回答类似的问题很多次。

根据张怡璠的解释,此次英特尔公司的调整计划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加一减,即英特尔将加强在大连新工厂的投资、强化技术;增加成都工厂的生产和运营、扩大产能;同时追加英特尔中国投资公司的注册资金;压缩上海工厂投入,并将在未来12个月内将该厂整合到成都工厂中去。

对于英特尔追加投资于成都、大连工厂的具体金额,张怡璠说不便透露。但她表示大连新厂一切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可以投入生产,公司会计划增加在大连的投资,争取使其具备最先进的芯片生产技术。

在这次对中国地区的生产运营进行整合之后,英特尔在华布局将会如下:上海依然是英特尔最主要的研发基地和中国的地区总部,英特尔成都工厂、正在建设中的大连芯片厂、位于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以及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二期等构成英特尔在中国的其它业务。

英特尔内部调整,将上海工厂产能整合到成都,而非迁移到国外,表明英特尔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仍坚守中国市场。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大区总裁杨叙在媒体上公开表示。

对于英特尔的调整和追加投资的举动,长期关注IT产业的易观国际首席运营官杨彬认为这反映了英特尔对中国未来和中国市场的信心。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于英特尔追加注册资本以及强调上海对于英特尔的重要性,仅仅是安慰上海而已,毕竟英特尔方面并没有详细解释追加1.1亿美元注册资本的用途——“有多少实质意义很难讲

假如对中国市场没有充分认知和下一步规划,英特尔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没必要追加这么大金额的投资。如果仅仅是安慰的话,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或者投资追加金额没必要这么大。投资追加本身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体现。杨彬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要注重与经济周期变化相配合,投资是迟早的事情。在其看来,由于目前全球经济放缓之下,中国地区不仅是一个避风港更可能成为全球IT市场的发动机

西迁降成本

英特尔提供给记者的通稿上说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受当前经济影响

116日,英特尔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英特尔净利润仅为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0%;营收为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机构预测,英特尔有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遭遇该公司近21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122日,英特尔又宣布今年年内将关闭五家工厂的消息,五家分别是位于美国本土的两家芯片制造厂,两家马来西亚的封装测试工厂和一家菲律宾的封装测试工厂。不过当时的计划并未涉及到中国。然而,两周后,全球调整计划中有了中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关闭上海工厂,将其与成都工厂整合。

业内普遍认为,英特尔的在华调整并非全是金融危机的冲击,将工厂迁徙至成都与降低成本密切相关。

半导体行业现在是微利时代,特别是封装测试,技术含量不高,成本非常关键。” iSuppli中国半导体产业分析师顾文军说。他认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英特尔也会考虑将上海工厂整合到成本更低的区域。

像英特尔上海工厂这样技术成熟的制造业,一般被称为是成本控制型,成本无非就是劳动力、土地、税收、管理成本等。当初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到我国时,是这一成本控制在起作用。现在从我国东部转移到西部,也是相同的原因。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专家杨建文说,企业本身迁移也有成本,但只要得到的好处扣除迁移成本还有盈余,甚至从长远角度来讲有战略意义,就是理性的。就英特尔的选择来看,成都的基础条件和市场条件都不错。

说到成本,成都在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成本要比上海大约便宜16%左右,对芯片后端封装的某些方面来说更有优势,并且成都IT类人员的薪酬仅为上海同行的50%

为了吸引制造业外资进入,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多优惠措施,特别是在税收上的相关减免。杨建文感叹道。

其实,英特尔转移工厂并非个案,几年前联合利华就将其生产总部从上海搬到了合肥。

外企在享受了优惠政策后,也一直在谋求能否继续享受这种优惠。在上海,一些优惠政策快到期了,外企就换一个地方继续享受地方优惠。杨建文承认这是我国在目前这个阶段必须付出的成本代价,而企业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理性行为。

英特尔效应

然而,英特尔上海工厂西迁,不可避免将使外高桥保税区出口受到影响。作为于1995年首家进入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企业,这家总占地面积约17.8万平方米、投资逾5亿的工厂一直是外高桥保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英特尔工厂落户引发的连锁反应,从近几年在大连、成都两地的进驻过程中清晰可见。

据说,2004年听闻英特尔为筹划新建的芯片厂进行选址时,大连市上下50多个市委局部门专门调配人员成立英特尔项目组,历时三年时间才争取到。在成都,虽然英特尔设立的只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封装测试厂,但是对相关产业的拉动颇有影响力。在英特尔去成都之前,那个工业区几乎是一穷二白。而在英特尔进驻之后,成都成功地引进了中芯国际、马来西亚友尼森集团等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莫仕连接器、京东方科技集团等IT生产企业,同时还带动了成都IC设计产业、物流产业等相关配套行业的迅速发展。

英特尔上海工厂的邻居,上海莫仕连接器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美国公司成立于1938年,是电子行业领先的连接系统提供商。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英特尔在成都、苏州等地选址设立封装厂时,恰逢该公司在重庆、成都等地选址模具中心。当英特尔最终落户成都时,一度举棋不定的莫仕也投资2亿美元落子成都,两家公司又挨着做了邻居。可见像英特尔这样的龙头老大,对产业的影响可以渗透到相关公司的战略上。

于是,人们开始担心,英特尔上海工厂的转移会拉开上海制造业迁移的序幕,在网络上,甚至有人发出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