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赵克 《科学技术的制度供给》

日期:2009/02/01|点击:2

 

《科学技术的制度供给》The Institutional Suppl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9.2万字。

    内容简介:本书紧密围绕“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主线,在内容上以“科技、经济与社会”为协整面,在学科上以人类学、科学学、经济学和宏观战略管理等多学科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存在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局限出发,以“财富-机会”在制度安排上的均等作为衡量社会公正的基本标尺,认为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而且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资源配置问题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就公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言,一切制度都是工具。在对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解构进而在重建制度视阈的同时把制度还原为一个实践问题(彻底否定了公有制在理论上的优势地位),以“公、私”边界的界定贯穿全书。其核心论点是,认为一套有效的(源发型与主动型的)制度供给是持续发明和创新以及创新型社会的形成、经济的稳步成长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并以此为基础分宏观“政治-经济”架构、科技法律法规、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与经济举措五大层面有所选择的对科学技术的制度供给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阐述个人见解与主张的同时继承并系统化了在中国已经灭绝在当今世界濒临绝种的“进步的保守主义(progressive conservatism)”立场。本书填补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交叉与综合研究之不足。相信对中国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和资源整合,走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解决中国的宏观问题和改进微观的科技管理与实践将有所裨益。该书是2007年度72本申请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并通过匿名评审获得资助的28本专著之一。

【本书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制度视阈
§1.1 视阈切换与解释的准则
§1.2 不同视阈下的制度
§1.3 视阈整合下的制度
第二章 制度供给的一般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2.2 制度供给的源泉及其类型
§2.3 制度供给的一般理论
§2.4 制度供给的边界
第三章 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
§3.1 既定环境下的个人选择
§3.2 企业与企业环境
§3.3 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
借鉴篇
第四章 美国科技的制度供给
§4.1 独立与制度框架的奠定
§4.2 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制规范
§4.3 消灭奴隶制,理顺基本规制
§4.4 应对环境变迁的制度调整
第五章 英国科技的制度供给
§5.1 基本政治制度
§5.2 工业社会的确立与再转型
§5.3 英国科技的组织体系
§5.4 英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计划
第六章 欧盟科技的制度进展
§6.1 作为国家联合体的欧盟
§6.2 欧盟科技的制度助推
§6.3 欧盟重大科技发展计划
§6.4 欧盟科技框架计划
第七章 东亚科技的制度供给
§7.1 日本资源配置结构的转型
§7.2 日本的科技进展
§7.3 日本的科技体制
§7.4 韩国科技的制度供给
实践篇
第八章 中国科技的制度供给
§8.1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8.2 科技体制的理顺
§8.3 科技政策的变迁
§8.4 科技人才政策
§8.5 科技财税制度
§8.6 社会对中国创新体制的反思
§8.7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