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中国经济能否超越世界经济周期

日期:2008/12/23|点击:130

    问:近期,关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讨论很是热闹。对于国内经济,有人抱以乐观态度,有人则认为很难摆脱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周期性低迷的影响。请问,中国经济能否超越世界经济周期?
    ——上海康定路 朱宜捷
    
    答: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受到金融危机的拖累,现今美国经济、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呈现出失业人数上升、产能下降等现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重要经济机构,也不断调低对于2008年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周期性的低迷阶段。
    尽管美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减缓衰退,结束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的局面,但是,据此认为美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的上行期,可能过于乐观。美国经济结束衰退期后,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低迷格局。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将会呈现“L”型的形态,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和资本市场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几乎是全球同步的。因此,美国发生的任何事情,基本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我国,从而影响到我国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2、外贸出口方面。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的衰退和世界经济的低迷,我国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今年8月以来,我国出口增速逐月下降,11月我国出口增速已经变为负数。这些直接影响到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效益、就业、税收等。3、对外金融投资方面。我国的国外应收账款坏账率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对外金融投资、金融交易出现损失。中投公司、中国平安、中信泰富、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铝业等大型公司或是由于国外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出现重大损失,或是由于外汇市场急剧动荡出现重大损失,或是由于高价购买了大宗商品出现重大损失等。4、外汇储备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这些资产是否会出现重大损失目前尚不明朗。
    2007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攀升到本轮经济周期上行期的顶峰。此后,在经济自身规律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出现“由偏快转向过热”的不良态势。对此,我国宏观经济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降温”的经济政策。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出口退税率的大幅降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原材料与能源成本的不断增加、环保成本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金成本的大幅攀升等因素相互叠加,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差的企业面对的压力逐渐加大。而正在此时,美国金融危机也越演越烈,并从外部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下行态势。今年7月、8月、9月、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4.7%、12.8%、11.4%、8.2%,我国税收收入分别增长了13.8%、11%、2.5%、-0.3%。可以说,我国经济面临着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挑战。
    面对这些情况,今年11月初,我国政府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4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幅度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实施稳定金融的若干政策等。由于存在时滞效应,这些政策措施出台后,我国现有的经济态势一时间还无法明显发生扭转,但是,已经没有必要再对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持过于悲观的态度了。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些动力来自于消费结构(住宅、汽车)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红利尚存和后发优势效应明显等因素。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面临的是长周期的调整,而我国经济面临的是中短周期的调整。以上因素对于我国经济推动作用的不断释放,仍然会支持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发展格局。
    第二、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很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使用宏观调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以及2008年1月至10月,我国财政都处于盈余状态。我国政府减税的空间、发债的空间、实施赤字财政的空间,都是相当大的。此外,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处在历史高位,下调空间还很大。利率方面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受此次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影响较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所不具备的。
    第三、高储蓄对我国投资和消费形成强大支撑。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21万亿元,占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5%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则要小得多。高储蓄将对我国的投资形成强大的支撑,并将对于启动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中彰显出中央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坚定信心。上述因素使得我们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不必再过于悲观。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低迷的影响,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运行轨迹,并有内部强大的经济动力的支撑。这些决定着我国经济在经历未来几个月的严峻挑战后,有望稳定下来;在经历一两年的调整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可以预期,我国经济将会走出一条“U”型曲线,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L”型长周期的制约。
来源:《解放日报》 (2008年12月22日 第14版)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