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两岸人心所向 发展大势所趋

日期:2008/12/15|点击:1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记者冯源 顾烨 陶维洲12月19日报道: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区域合作,将成为2009年长三角一体化主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长三角一体化力推“联手”蓝图。

    这是记者从近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获悉的。这一会议每年年底召开,沪、苏、浙两省一市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素有长三角“峰会”之称。而今年,安徽方面的加入,更凸显出“泛长三角”这一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主题。

    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共识

    在座谈会后对外发布的信息中,“联手”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会议提出,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长三角地区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而“联手”又有六大方面:联手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形成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联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联手推进自主创新,启动并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联手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形成金融一体化发展格局;联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共同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发展困难;联手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当前空前未有的金融危机,给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为两省一市在危机面前有了更多的共同点。”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组专家陈建军教授分析说。第一,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任务,但对长三角而言,不但任务更为迫切,而且还有“带个好头”的责任。第二,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目前倍受关注,而长三角地区更是中小企业集聚地。第三,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启动内需是当务之急,而区域一体化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城市群城市带建设,这两方面建设都能带动内需。

    联手:从经济领域到社会统筹和机制建设

    纵观会议提出的一体化具体措施,不难看出,长三角的“联手”正在从经济领域向社会纵深发展。

    会议提出,要共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高起点统筹交通、水运、航空、能源、信息等综合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加快形成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

    高速铁路网、高等级航道、沿海港口群、长三角机场体系、天然气主干管网互连互通、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都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主题。

    社会统筹也得到了充分强调,会议提出,要从区域整体出发,着力推进统筹规划、重大改革、社会保障、“大通关”建设等方面的协调一致,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过去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谈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现在已经发展为经济社会一体化,”陈建军分析说,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要素自由流动,而人是第一要素,人是劳动力,知识、信息的载体,如果没有社会一体化保障,人就不能跨区域流动。

来源:新华网长三角频道2008年12月18日

    而在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上,会议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和完善“三级运作、统分统合、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长效机制,以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为重点,深化合作课题研究,引导和构筑一批区域合作交流平台。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认为,长三角经过生产要素组合的阶段,下一步必须进入制度合作阶段。这一阶段要打碎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束缚,建立适应区域化的公共性、协调性政策。    

    联手:泛长三角合作破题之年 

    本次“峰会”的又一引人注目之处,是泛长三角合作。安徽省的党政负责同志首次应邀出席,尤为抢眼。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面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拓展发展空间已经刻不容缓。加强与安徽等周边省份的合作,是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腹地,更加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曾多次前往安徽考察的陈建军分析说,安徽省这几年加大了对接长三角步伐,近几年经济增速都快于长三角两省一市,原因就是抓住了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

    “长三角地区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甚至向后工业时期过渡时,需要周边地区承担产业转移。泛长三角的意义就在于长三角需要安徽作为产业转型的腹地,安徽也需要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型。下一年应该是泛长三角合作破题之年。”

    “产业转移必然首先转向长三角附近的安徽等省,这些地区是成本洼地——土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市场广阔、交通方便。”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王振说,从长三角目前产业转移轨迹来看,除了本区域内的沿海、苏中、苏北外,安徽等省已经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王振认为,安徽等省份与目前的长三角地区恰好能够形成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合作。因此,目前应首先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启泛长三角翻山越岭、跨江入海的新通道,而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有利于通过投资拉动内需,促进整个区域乃至中国经济发展。 

    郁鸿胜建议,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观形势,抓重点,积跬步,不停步。首先是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构建泛长三角合作框架,探讨有效的合作机制。二是实施循序渐进的策略,学术界、企业界、民间组织以及各地政府积极参与,构建合作机制,增进各地的磋商、交流,分阶段提高政府合作的层次水平,不断加大经济合作力度。三是加强学术研究,开展泛长三角的区域研究,更好地为国家加强区域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