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对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积极关注和把握这些影响。由于人民币比较稳定,不妨可以争取在上海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这是记者昨天从市人大常委会听取相关专家报告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昨天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题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的报告。杨建文表示,外部经济增长回落或衰退,对上海外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将下降;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进入低谷,上海短期也将直接受累。但危机对于未来上海金融业发展仍存在两大机遇:市场开发与人才流入。截至今年9月,美国金融业今年已裁员近10.3万人,市场上充斥着失业的高级人才,而伦敦金融业今明两年也预计裁员6.2万人。金融行业的裁员或将加速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流动。杨建文认为,“上海可以由此谋划引进金融人才的工作平台或市场,结合金融市场的开发建设,将世界金融资源聚集上海。”
时下,不少业内专家都持有一个较为相似的观点:世界金融体系将在这次危机中发生变化,可能的主要方面之一便是“国际结算与储备的货币将更趋多元化。”
“无论出于本国需要,还是外部市场环境的认可,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有序推进。”杨建文认为,全球区域性金融市场的地位将得到发展或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促使国际资本会寻求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作为投资场所,另一方面国际货币的多样化,将可能催生新的区域性国际货币结算与交易中心。因此,对于具备这样条件的全球区域性金融中心或许是一个成长发展的机会。”
杨建文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必须积极关注和把握这些影响。“人民币比较稳定,这样,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在金融危机结束前后将可能会加速推进,上海可以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为框架,稳步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结算,争取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成为人民币产品的定价和交易中心。”
来源:《青年报》200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