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抓住世博机遇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日期:2008/11/29|点击:134

编者按: 

20081129,杨建文在第二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发表题为“抓住世博机遇 促进休闲产业发展”的专题论文,新华网上海频道http://www.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_15048652.htm 予以全文刊载

在论坛发表嘉宾演讲的还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伟光、求是杂志社副总编刘润为、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复旦大学旅游系主任沈祖祥、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华师大旅游系主任楼嘉军、上海财经大学何建民等,以及十余位产业领军人物。

这次论坛在上海松江佘山举行,主题是“世博会与休闲产业经济发展”,旨在从提升民众休闲生活品质角度入手,深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探讨中国休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抓住世博机遇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一、对休闲产业的理解

  近年来,关于休闲产业的议论多了起来,发展我国休闲产业似乎也已成为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一个共识。

  从字面上看,"""",折射娴静、安宁、纯洁的文化内涵。""字,人倚木而为之。如果以词达意,那就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喻示通过人与自然的浑为一体,可以使精神休整和身体颐养充分融合。休闲者,无论所处何地,只要能够怡然自得,闲适安宁即可。

  从内涵上看,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业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是一种产业群或产业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从作用上看,发展休闲产业对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带动地区整体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发展要件上看,休闲产业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是提供服务的经济范畴。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三个要件:一是具有规模的市场需求,二是具有规范的产品提供,三是具有规则的运作机制。

  二、当前发展休闲产业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发展休闲产业创造了新的条件。

  (一)发展休闲产业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维护生存和延续生命的基本需求(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需求引导生产,需求层次的提升促使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因此,休闲产业的出现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迅速的提高,老百姓的需求层次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休闲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有了最为重要的内在要求和现实基础。

  (二)发展休闲产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2007年,我国的GDP24.66万亿元,仅占世界总量5.5%,但已消耗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能源,近三分之一的钢材,超过二分之一的水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我国的人均GDP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的GDP总量至少要达到100亿元。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那么即使耗尽全球物质性资源都难以支撑。唯一的选择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变为增加非物质要素投入,后者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服务等,与此相应的相关产业(包括休闲产业业),也就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引擎"

  (三)松江的历史和自然禀赋条件决定了发展休闲产业是松江的必然选择。松江,是上海历史与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上先有松江,再有上海,因此松江是整个上海古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都为松江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可开发资源。松江的自然禀赋在上海也是十分独特的,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起点在松江,黄浦江的松江段有32公里,水域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上海所有的9座山全部在松江,虽然山都不高(最高的也只有99),但是在一马平川的长三角,这些山还是成为了重要的旅游休闲资源和载体。作为上海的"市郊",松江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但是上海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松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约束条件决定了发展休闲产业是松江的必须选择。过去,松江的定位一直是远郊农业县。建立工业区、撤县建区、建立出口加工区等一系列事件使松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区的转变。工业总产值占上海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6.7%上升到了目前的七分之一,工业总量位列上海19个区县之首。但是松江经济的发展不断受到了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因为70%的上海水源来自黄浦江松江段,605平方公里的松江有264平方公里是上海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在如此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促进经济的新发展是松江的必须选择。

  三、上海世博会与休闲产业的发展

  上海是国际知名、国内向往的现代化大都市,松江的经济发展、新城建设、文化底蕴、生态环境都有口皆碑,因此发展休闲产业的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2010年世博会可能给上海带来的7000万人次游客,则进一步增加了需求的能量,这对于上海、对于松江而言,无疑是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契机。但是这种机遇(尤其是对松江这样的郊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潜在的机遇,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还需要我们创造一系列的条件。

  (一)要加强对世博客流与休闲产业需求之间关联度的认识。世博会期间,预计有7000万人次的世界各国游客和国内各地民众来到上海,他们的直接目的是参展或参会,直接带动的是会展产业或会展经济。会展业能否带动旅游业,旅游业能否带动休闲业,是两个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解决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估计,会展带动旅游的比例不会超过30%,旅游带动休闲的比例不会超过10%,两者一叠加,就只剩下3%了。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世博客流与休闲产业需求之间关联度。首先,在世博会举办前通过推介、宣传、广告等方式增加国内外游客的休闲预期,其中关键点是抓住旅行社,让相关休闲产品进入旅行社的节目单,让休闲活动进入游客的日程表。其次,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进一步增加国内外游客的休闲吸引。可供选择的方法是通过与世博主题的概念融合,让休闲内容或是进上海展区,或是进媒体版面,或是进宾馆大堂,让游客知晓松江,兴趣休闲,尤其是让那些在沪具体日程安排存在弹性的游客产生尝试的愿望。

  (二)要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休闲产业发展策略。今年以来迅速恶化的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深化,使得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于萧条的阴影之下。尽管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有周期,繁荣与萧条会交替。但可以预见的是,上海世博会召开前的这一特定时段,即2009-2010年,全球经济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与此相应,就业和收入会受到影响,支撑休闲产业发展的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这不仅对休闲产业发展而且对世博会本身都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要适时调整策略,促进休闲产业的新发展。因此要根据外部形势的发展调整原先预期,转变发展思路,设法充分利用人们在受到危机伤害后渴求安宁的心态,以及心理调节的需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休闲产品,通过提升特殊时期特殊需要的满足程度,增强休闲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松江可供利用的资源包括工业园区(提升希望)、森林生态(创造宁静)、佘山教堂(提供慰籍)、华侨城欢乐谷(体验轻松)等,载舟覆舟都是水,就看如何利用。但是不管如何利用,都必须想方设法地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休闲产业的有效发展。

  四、关于发展休闲产业的思考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发展休闲产业就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层面上,必须开拓思路,寻求世博与休闲产业新的结合点和新的应对措施。
  第一,依靠"创新""创意"带动社会需求。目前消费意愿受到休闲服务"基础设施""基本产品"的制约--意愿不强在于没有特色,进而影响到消费行为。通过"创新""创意"等要素的投入,结合有形资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才能够吸引眼球,激发更深层次的需求。

  第二,发展休闲产业链,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各种要素相互配合。由于休闲产业的关联性较强,所以休闲产业的发展能够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相关产业对休闲产业既有支持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故不仅要着力加强休闲特色产品的开发,还要着力加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产业服务质量等休闲产业支持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以缓解休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关联带动作用。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能够实现休闲与各种资源(包括文化、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合,打造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生产和无形的文化精神生活追求的休闲产业链。

  第三,通过优化环境带动多层次的公众参与。在政策把握上,要促进但不能出格,要积极但不能着急,思想解放而不放任自流,把握主旋律而不只唱主旋律。脱离了社会就没有所谓的社会效益,只讲求经济也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优化环境上,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为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新形势下休闲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上述"三大支柱"的支撑--创新、社会需求和市场运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就会具有无比的生命力。尤其在我们迫切需要扩大内需和启动经济的当前,其现实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举例而言,湖南省休闲服务业的繁荣在全国都具有知名度,仅从文化产业来看,其增加值约占GDP4.5%,从业人员超过80万。仅其娱乐演艺业的繁荣程度至少是上海难以比拟的--长沙市170多家歌舞厅全年平均上座率90%以上(目前国内90%以上剧场使用率只有5%),千人规模的有40多家,6家最大的歌厅每晚营业额约35万元,每年接待观众将近200万人次,演艺人员中不乏欧洲人和非洲人。此境洋溢的国际大都市气息,是在上海所难以感受到的。其发展的"秘密"正是在于市场需求、创新创意、市场化运作和适度的政策把握相结合。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将上海传统的弄堂文化同西洋生活方式相结合,根据周边白领工作人员的需要,成为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也是极具文化品位的聚会场所。

    目前,松江新城从城市发展形态角度已经走在了上海各区县的前列,也正在亲身实践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随着城市建设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的不断完善,松江必将在世博期间成为"世博之旅"重要的目的地城市,将以"实物展馆"的形态向世人展示先进的城市科技和管理水平。随着休闲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大上海休闲之""和国际大都市休闲之""的松江,也将让所有没有到过松江的人都有意愿前来参与和体验;要让所有到过松江的人从心底摆脱都市生活的喧嚣,暂时放下金融危机的烦扰和人生的苦恼,体会休闲的真谛。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俞晓晶、马英俊的帮助,表示感谢)

原载新华网上海频道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