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众望所归地赢得了美国大选。然而,在评估一切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变革”时,人们恐怕还需要记住,奥巴马首先是一位美国总统,他首先要遵循的,仍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与核心价值观。
社会生态怎么变
奥巴马的完胜,意味着美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创造了历史,也在这个过程中,艰难地突破了困扰美国社会多年的黑与白政治界限。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说,“这个结果不但是美国1860年南北战争以来150年的一个转折,也是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50年来的一个转折,意味着美国政治舞台上肤色的‘玻璃天花板’已经被打破。”
其实之前已有非裔人士在美国政坛上崭露头角,比如克林顿执政时曾任命了一位非洲裔女部长,而小布什任期内,鲍威尔和赖斯均担任过国务卿之职。不过他们都没有奥巴马走得那么远。
能捅破最后一层纸,当然有金融危机加分、选民求变心理、竞选策略得当等诸多因素支撑,而某种意义上,也许还要归功于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移民国家,白人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近年来不断下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曾公布一份报告,认为到2050年,白人将从现在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下降到47%,成为少数族群。在本次大选中,非洲裔选民投票热情高涨,数量跃升至选民总数的大约13%(恰好是非洲裔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95%的票都投给了奥巴马;拉美裔选民也有三分之二选择“挺奥”。可以说,奥巴马当选正是得益于美国社会族群多元化的趋势。
不过,打破“玻璃天花板”,未必表示清除了所有碎玻璃。事实上,在白人选民中,投票给麦凯恩的占了55%;竞选过程中,也出现过“白人至上主义者”谋刺奥巴马的事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表示:“奥巴马本人非常不希望提到种族问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种族问题会成为他的负担。他的当选是社会的一个进步,这是美国几代人前仆后继付出的巨大努力造就的,但是应该指出这不是美国社会进步的终点。”
奥巴马的脱颖而出无疑令美国少数族裔欢欣鼓舞,但客观而论,美国社会中的保守主义思潮并没有完全退去,而当上总统之后的奥巴马,在施政时也必将受到各方制约。应该说,奥巴马身为非裔,但他的教育、生活经历决定了他还是今天美国精英主义文化的代表,不应该忘记的还有,作为执政者,他将面对各种势力并协调他的政策取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成绪说:“以奥巴马的个人经历而言,他应该会更重视贫富分化的问题,会更重视贫苦老百姓的利益。但他毕竟要受到利益集团的牵制,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偏向某个特定族群。”
政治思潮怎么变
2008年大选,民主党是“双喜临门”,却成了共和党的滑铁卢,美国政坛也将再次出现民主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说,这样的结局使得短期内总统与国会有“蜜月期”,奥巴马竞选中的一些承诺在国会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有利于其政策的加速落实。
白宫和国会山都遍插民主党的旗帜,也意味着民主党将有能力更容易地推翻共和党的“路障”并通过议案,但也有可能引发一些争论和反弹。美国政治中有个“钟摆理论”——共和、民主两党轮替执政就像一个钟摆,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周而复始,但总是会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历史也表明,不但美国政党势力的轮换会有一个周期,而且即便是府院通吃的政党也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变成“跛脚”,比如1992年当选的克林顿,2004年连任的布什,都是在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中失去了国会优势。
沈丁立也说:“美国政治历来倾向于制约‘一党独大’的局面,不能让同一个党把持权力太久。”
另一方面,奥巴马的胜利也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虽然这种变化在小布什执政后期已经开始,但现在的结果表明,“新保”的主流地位已经丧失。
黄仁伟说,“今后,我们可能看到美国在处理问题上体现更多的‘自由主义’,或者说是‘新多边主义’,更多地会以国际合作为主。”杨成绪认为,小布什上台后引发的“新保守主义”处于弱潮时期,奥巴马上台后可能会对“新保”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但并不代表美国的政策会彻底大掉头。沈丁立也指出,不管什么主义,总归不脱三点——美国的民主自由观、经济繁荣、国土安全。“这三点是不会变的,无论哪个党当政都是要加强美国的霸权,加强美国的领导,会变的只是手段、方式、方法等外在的东西。”
内政外交怎么变
共和党人政府的负面政治遗产让奥巴马赢得了胜利,但同时也给他的“变革”之路带来不小挑战。
最棘手的问题是经济。调查也显示,有六成的选民希望解决目前的经济危机。除了支持加强监管体制,奥巴马还提出过减税政策和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陈东晓认为,这些举措奥巴马可能会在上任后马上着手实施,以兑现对选民的承诺。
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战争也是“烫山芋”。奥巴马曾经表态,在维持伊拉克局势稳定的情况下16个月内撤军。但杨成绪认为,就目前形势判断,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仍然会在伊拉克保持军事存在,因为从地缘政治而言,中东是美国比较重视的地区,而那里的石油资源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奥巴马还主张向阿富汗增兵,以增强打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力度。
但从总体上看,奥巴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思路是注重以谈判协商及多边合作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并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他甚至曾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的领导人进行谈判。而随着奥巴马的上台,美欧关系、美俄关系也有可能得到缓解,弥补布什任内出现的美欧关系裂痕将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
杨成绪说:“欧洲比较欢迎奥巴马,因为小布什在伊战问题上与欧洲不和,使得欧洲反美情绪高涨。在美俄关系上,奥巴马曾有个表态,表示不倾向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如果他上台后能解开这个‘结’,那么就能为缓和目前紧张的美俄关系带来希望。”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