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产锡基地,拥有丰富的锡文化资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着力打造锡文化品牌,发展锡文化产业,以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使整个个旧市增值,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快城市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大大提升个旧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
锡文化主要由锡都精神;锡矿开采、冶炼、销售中形成的管理制度,锡都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锡制品加工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工艺、技术、方法;两千多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文物古迹四部分构成。
云南社会科学院的任仕暄和常飞提出,我市要打造一流精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他们提出要认真调查、摸清家底,科学地制订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个旧素有"锡都"的美誉,有着丰富的锡文化和锡文化资源,要认真、细致地对全市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摸清发展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的家底,立足于个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地制订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他们还建议市委、市政府应把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个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对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规划的重要项目进行指导和协调,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浪费,应将相关的文物古迹、重要文化设施等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对不可再生的文化、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保证锡文化和锡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王宏刚则提出了我市委政府应该重奖关于"锡文化"的文艺创作,而且奖励的范围应该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不应该局限在我市。
他在《中国个旧"锡文化"资源的定位、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中这样写到,一支《康定情歌》、《大板城的姑娘》、《太阳岛》的歌曲就使那些地方成为人们持久向往的旅游胜地。一首歌尚且如此,更何况更有艺术魅力的电影、戏曲、电视剧、卡通片等大众媒介。
他提到,这方面个旧已有一定基础。1956年,个旧作家王梅定创作的反映个旧矿工生活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矿山的主人》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他创作电影剧本《锡城的故事》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在全国上映。近年,个旧的文艺创作也开始繁荣。
个旧市政府不用花大力气去组织创作或投资拍摄,只要确定政策――重奖关于"锡文化"的文艺创作细则就可以了。中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影视拍摄能力,也不缺乏拍摄资金,关键是有好剧本。因为个旧人对本土的熟悉,可以从鼓励本市的作者创作做起。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