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部门所城市与房地产发展中心
圆桌会议由上海社科院、上海财大、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八位房地产研究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首轮会议由上海社科院部门所张泓铭研究员主持。
上海六部门前天连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14条措施,其政策出台之迅速、支持力度之大,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而言,可谓是“重大利好”。
有利于楼市稳定
昨天参加“上海房地产学人圆桌会议”的沪上房地产专家分析,此次新政“组合拳”的出台主要针对二、三两级市场,降低购房成本,提升购买力,以实际优惠鼓励住房消费。中原地产认为,上海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对于多空博弈僵持将近一年的上海楼市而言,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和重新聚集人气,引导市场理性回归,也有利于楼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上海以及全国楼市下滑态势明显。据易居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显示,1-9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688万平方米,仅为去年同期的41%。受此影响,房地产行业不仅未对宏观经济作出贡献,反而拖累了GDP的增长。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导致上海上半年GDP少增0.4个百分点。进而,由房地产带动了相关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就业岗位减少,下游产业急速下降。
将鼓励自住消费
此次六部门携手出台政策重点在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超过两年的住房销售可免税,公积金上限可贷80万元等,这些措施将鼓励自住消费。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上海出台的14条,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政策主要落在保障人民的住房生活方面,其重点指向民生,而并非救市。
虽然新政出台,人们不免会联想到其对房价影响几何。但专家指出,新政“对房价刺激不大,基本没有作用。”因为政策指向的只是普通住宅,因此即使有一定刺激作用,也不会成势。这样的政策对目前的房价刺激不大,仍会持续下跌。
专家观点:如何影响楼市
昨天,就在楼市新政出台后的第一天,由沪上“八教授”发起的“上海房地产学人圆桌会议”举行首次会议,以“上海房地产市场挑战与应对”为主题,话题自然围绕新鲜出炉的新政而展开……
促交易而不是促房价: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张泓铭研究员认为,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上海楼市而言,应该是推进楼市交易,扩大成交量,达到上海市场的供求平衡,而不是致使房价反弹走高,更不是营造火爆的楼市。楼市成交量同房价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成交量的扩大确有支撑房价的作用,企图既扩大成交量又要房价固定不变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只能追求成交量的扩大,而不追求房价的反弹。如果一定要在房价问题上作出客观选择,只能说在成交量扩大的前提下,使楼市供求达到某种平衡,同时使房价在现有的基础上基本稳定下来,既不致快速跌落也不复明显反弹。
市场保障两条腿走路: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印坤华认为,此次中央和上海的系列政策,将在修复购房者信心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应该看到,通过科学的调控,市场是有自动修复的功能的。但是,房地产市场只能解决有支付能力的群体改善住房的需求,真正要解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必须要通过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此次系列政策,传递出了政府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制的信号。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华伟说,此次有关税收、金融政策的出台,为启动内需奠定了基础,而拉动内需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市场将期待有关方面通过稳定、连续的政策安排,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
后续政策值得期待:系列政策不仅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措施,而是为了整体经济的健康增长所作的调整。这一点,已成为专家们的共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戴晓波副研究员表示,日前出台的政策以及影响需要时间评估,评估政策效应的时候,不可忽略经济走势以及流动性紧缩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加以促进。政府的市场政策主要引导住房消费、市场交易和公众的理性预期;对于市场投机现象还需要抑制,防止反弹。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教授龙胜平表示,地价的变化对房价的影响有“加速器”作用,当前,建议相关部门暂缓供地,以稳定市场信心。同时鼓励房地产企业之间的重组,以优化市场,促进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丁健认为,前天出台的政策中,相当部分还只是临时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城市价值、房地产产业功能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制度安排上不断及时加以完善。
“救市政策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过程需要半年至一年。”中央连夜出台一系列“大救市”政策、上海出台“14条”提振房市的第二天,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印坤华教授在“上海房地产学人圆桌会议”上点评到。
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财大、华师大四所房地产研究中心的8位房地产研究学者,首次以圆桌的形式“号脉”当下楼市。
“楼市要学会用‘两条腿来走路’。”在印坤华看来,房地产行业的内涵绝不仅仅是造四面墙,上面加个盖儿那么简单,它所容纳的范围远远大于住宅。房地产市场解决的有支付能力人群的住房问题,无支付能力的这部分人应当被归到保障性住房所要解决的范畴里去。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政府、消费者在认识上存在着极大的误差。”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和房地产研究中心的
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愿用“危机”二字来形容当下的楼市。“去年房价的过快上升,抑制了当前的房屋交易;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抑制了房屋消费。”张泓铭认为,当前楼市发展的趋势堪忧,其诱发的原因可以追溯至去年的普涨时期。
近日出台的房地产政策,是“救市”、“稳市”还是 “促市”?
“上海房地产学人圆桌会议”是由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上海财大房地产研究中心、华东师大东方房地产学院、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等八位教授发起成立的。
重在恢复信心
10月22晚,财政部、央行以及上海市政府,再次推出调控措施,涉及税收、银行信贷、公积金贷款、行政性收费、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戴晓波副研究员认为,现在的政策调整,既非“救市”,也非“促市”,而是“稳市”。
与会教授一致认为,政策调整重在恢复老百姓的信心。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张泓铭研究员表示,政策调整的主要对象,是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商品住房(包括二手房),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大多数人的居住关怀,同时由于这部分房屋是市场的主流,因而对于撬动市场、扩大成交量也具有实际意义。
难以立竿见影
此次政策调整,出台之迅疾、支持力度之大,被认为是“空前利好”。它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上海财大房地产研究中心印
扩大成交、稳定房价被认为是此次调整的目的之一。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上海六部门前天连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14条措施,其政策出台之迅速、支持力度之大,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而言,可谓是“重大利好”。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有利于楼市稳定
昨天参加“上海房地产学人圆桌会议”的沪上房地产专家分析,此次新政“组合拳”的出台主要针对二、三两级市场,降低购房成本,提升购买力,以实际优惠鼓励住房消费。中原地产认为,上海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对于多空博弈僵持将近一年的上海楼市而言,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和重新聚集人气,引导市场理性回归,也有利于楼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上海以及全国楼市下滑态势明显。据易居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显示,1-9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688万平方米,仅为去年同期的41%。受此影响,房地产行业不仅未对宏观经济作出贡献,反而拖累了GDP的增长。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导致上海上半年GDP少增0.4个百分点。进而,由房地产带动了相关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就业岗位减少,下游产业急速下降。
将鼓励自住消费
此次六部门携手出台政策重点在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超过两年的住房销售可免税,公积金上限可贷80万元等,这些措施将鼓励自住消费。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上海出台的14条,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政策主要落在保障人民的住房生活方面,其重点指向民生,而并非救市。
虽然新政出台,人们不免会联想到其对房价影响几何。但专家指出,新政 “对房价刺激不大,基本没有作用。”因为政策指向的只是普通住宅,因此即使有一定刺激作用,也不会成势。这样的政策对目前的房价刺激不大,仍会持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