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王兴全《决策分析与模糊信息处理》

日期:2008/10/22|点击:573

前   

在复杂的决策环境中,“理性”选择的核心问题是选择适当的工具来处理复杂性的组成成分,不管是不确定性、风险、多方博弈、不明确性、多目标、权力消长…… 本书重点讨论的是两种情况下的决策问题,数据和数据间的关系均为不明确的,问题是模糊的;多目标情况下决策参数交织不清,客观赋权假设上让步过大或缺乏历史数据,较为直接的主观赋权缺乏依据且难以操作,问题是不可公度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模糊逻辑可以为决策问题带来有价值的分析工具。本书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作者2005年底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完成的管理学博士论文;其二是作者在“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新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的框架中对模糊方法与战略决策关系的一些研究。主要结构沿袭博士论文的构架,但未将原文第三部分(以原子能海水淡化项目演示模糊逻辑在复杂决策中的可应用性)纳入本书,而是通过书中的三个部分将各种内容调整融合而成。这三部分包括: 

首先介绍了决策理论中两种重要的决策问题分析角度,即风险和多标准背景下的决策方法。在风险条件下,介绍和分析预期效用理论以及对这一理论的不完美所进行的理论批评和提升尝试;在多标准决策的条件下,重点介绍了各种多标准决策分析体系;而上述两者的结合——多属性效用理论,构成了本书引入模糊决策分析方法的比较基础。

模糊方法针对的问题是决策中常见的不明确性和不可公度性,这与概率论所针对的不确定性虽然是相互联系的,但有时区别也是明显的。本书针对以不明确性为特征的多标准决策问题,提出了以模糊规则为基础的模糊分析方法。在构建模糊模型之后,本书还分析和综述了模糊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为了演示这种模糊方法在多标准和不明确性决策问题中的应用,本书采用了一个案例,即保加利亚原子能政策的两难选择问题。在这一问题中,方案、变量和参数都是不明确的,采用模糊逻辑可以为分析这一决策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与一般决策分析方法相比,模糊方法在量化、专家知识处理、数据要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书除了对某些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或简或繁的整理综述之外,还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比如对可公度性在模糊领域之内和之外进行的探讨,对模糊占优关系的研究,对复杂案例进行模糊决策分析的演示等。但是应该说明的是,本书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是与问题的处理框架相联系的,比如为了全面考虑决策问题,因此将分析框架的规模堆砌得过大,再如未能对同一案例同时运用传统方法以作为参照使用,还比如未能对各种方法的假设作深入比较,从而对可公度性进行较为透彻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是与模糊逻辑本身的一些不完美性有关,如公理基础并不完善,再如模糊规则的应用机制过于复杂模糊,当然这是模糊逻辑作为一种灵活的决策分析工具,需要在形式化方面付出的代价,这需要决策者或决策分析者审时度势,自己裁度取舍利弊。而对于本书作者在此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取舍裁度,衷心希望能够得到对不足的批评。

本书的相关研究,由“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度新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资助。

目录
序一/Andre MAISSEU/1
序二/王贻志/1
前言/1

第一章决策理论:对风险和多标准问题的认识/1
第一节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分析/4
一、预期效用理论:发展轨迹和公理体系/5
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质疑:实验结果/10
三、备选模型的提出/15
四、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模型:简单综述/33
第二节多标准决策分析/35
一、多标准决策方法的分类/36
二、对主要多标准决策方法的介绍/38
第三节多属性效用理论:比较基础的建立/50
一、多属性决策方法/50
二、正确交换理论(决定论的情况)/67

第二章模糊逻辑在不明确性和不可共比性问题中的应用/73
第一节不明确性和模糊方法/74
一、模糊方法应用于表述/75
二、模糊集成方法/97
第二节不可公度性和基于模糊逻辑的集成方法/102
一、正确交换理论的简单评价/103
二、模糊逻辑:理论框架/104
三、案例分析/127
四、模糊逻辑的优势和劣势/134
五、对多元集成方法的模糊观点/136
第三节管理决策中的模糊应用/139
一、生产管理和模糊应用/141
二、人力资源管理和模糊方法/144
三、金融财务与模糊模型/145
四、市场营销与模糊分析/151

第三章案例分析——保加利亚的原子能问题/154
第一节关于决策备选方案和决策标准的基本判断/154
一、Kozlodtly核电站:关闭还是继续运转/155
二、Belene的新核电站/162
第二节决策标准的确立/167
一、关于构建决策标准体系的逻辑和因素分析/167
二、本案例决策标准系统的建立/172
第三节模糊模型应用于保加利亚原子能政策的确立/174
一、关于方案和决策标准的信息的补充和更新/175
二、结果评价表的建立和可操作性转化/179
三、关于Kozloduy电站前景的选择(不考虑Belene项目)/183
四、根据Kozloduy已设定情景对Belene项目方案的选择/190
五、最优方案的验证和进一步比较/198
附:第三章所涉问卷/201
参考文献/209
后记/22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