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如何?如何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昨天,记者从上海社科院了解到,该院老龄化问题专家在研究了《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的数据后指出,本市老年人的劳动收入、在业比例较上世纪90年代大幅下降,为此,专家建言应开发上海的“老年人力资源”,从而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老年学会理事周海旺说,从1998年起,市老龄科研中心开展对上海老年人的跟踪调查,最新数据显示,相比我国其他省市,本市老年人的自养能力较强,但也有16%的老人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老年人收入的城乡差距明显。
如何提高老年人经济水平呢?周海旺指出,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有三个:养老金、劳动收入、子女补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年人再就业人数接近40万,有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参与就业市场。而到了2005年,本市城镇老年人在业比例仅为3.7%。 “在和市人事局、市老龄科研中心的专家合作研究后,我们建议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上海的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专家在报告中指出,鼓励老人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对策。目前,上海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到2025年,全市预计将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6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可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绝对数量可观。而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就业和创业,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养能力和生活水平,从而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也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来源:《新闻晚报》2008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