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太快,我连PPT都来不及制作。”昨天举行的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张幼文以这样的冷幽默作为主题演讲的开场白,引来与会经济学者的笑声。
在笑声中更多体现了经济学者的担忧。随着本周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和美国保险业巨头AIG被政府接管,我们发现昔日辉煌无比的国际巨头竟是如此不堪一击。美国媒体评论,雷曼兄弟与AIG将不是这场次贷风波中最后倒下的巨头,新一轮风波刚刚开始。与会经济学者认为,过去所认为的次贷危机可以控制的想法过于乐观,次贷危机正在进一步扩大,将是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
学者们的担忧是有充分理由的。上海交大经济学院教授潘英丽认为,次贷危机的外围波动远大于危机中心。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次贷危机造成全球股市下跌,中国股市至今已经跌去70%,而美国股市只下跌20%。虽然中国股市下跌原因不能全部归于国际因素,但是全球金融动荡必然对中国股市的走势造成影响。而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股市波动却远没有中国大。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的通胀压力正在全球蔓延。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赵晓雷认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张幼文指出,次贷危机远没有结束,第五波传递已经开始。次贷第一波开始于2007年7月,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从2007年底至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各国联手干预;第三波,在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第四波,2008年7月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其股价被“腰斩”,同时美国股市剧烈震荡,标准普尔、纳斯达克和道琼斯三大股指已全面跌入“熊市”。现在开始的是第五波,即破产高潮和政府救市,雷曼兄弟与AIG就是开始的标志。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金融动荡中,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中国经济能否经受考验,关键取决于现在的实体经济的支撑力。机遇和挑战并存,潘英丽认为,危机是推进制度变革、激发制度潜能的有利时机。中国政府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