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中外学者探讨“和衷共济”——世界中国学论坛昨在沪开幕,厉无畏致词,王晨发来书面演讲

日期:2008/09/09|点击:2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内,中国经济成功地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未来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如此热度?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不少经济学家对此热点话题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还为人们描绘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致模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制造大国创造大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厉无畏表示,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一些人害怕中国的发展,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一些人希望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还有些人怀疑中国的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以何面貌与世界共处?
    
他认为,虽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从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趋势可以预见大致的状况:
    ■
2025年,中国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也能提供投资帮助其他地区的发展。
    ■
2025年,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将加大,还将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一个制造大国,还将成为一个创造大国。
    ■
2025年,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获得长足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超过20%,并向低碳经济发展迈进。
    
为快速发展开出良方
    
专家们在对中国经济的乐观中也有忧虑。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资深副行长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书面演讲。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取得奇迹式增长,但目前总体的收入水平还偏低,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2050美元,仅及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而且还存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扩大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为了让中国经济和谐快速发展,他开出几帖良方
    ■
扶持民营企业。积极落实国务院20052月公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参考发达国家的通行政策,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从资金、政策、行业准入等方面扶民营中小企业一把。
    ■
消除垄断。尽快消除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价格扭曲和行政性垄断,消除权力寻租、腐败的现象,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
保障教育投入。随着经济发展,只有素质较高,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应当保障经费投入和教育制度的实施,加强职业教育、在职教育和高等教育。  

 

来源《新民晚报》日期:2008.09.09  版次:A-4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