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上海文学30年学术座谈会举行

日期:2008/08/21|点击:14

  本报讯 怎么都是“早恋”和“玄幻”?“80后”写手这一创作力枯竭的现象,受到了《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07-2008)》的强烈关注。在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日前举行的“上海文学30年”座谈会上,发布了这份由叶辛主编的报告。

  上海是“80后”写手的重地,如韩寒、郭敬明等“80后”旗帜人物,就长期生活在上海。也因此,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分析。这份报告认为,1990年代末是“80后”的黄金年代,每年都有大量作品出现。该报告援引文学所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年“80后”写手的作品逐年下降,到了2006年,在“80后”中能够继续推出新作的不足10人,而这种颓势去年至今没有任何改观。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10年后,“80后”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原创力匮乏的危机。这份《报告》毫不客气地指出:“‘80后’存在抄袭现象,写作中故事与人物也多有重复。他们的作品反复纠缠于‘校园’、‘早恋’、‘玄幻’等话题。”《报告》将此归咎于对“80后”作品的评论乏力,“主流批评家没有正视‘80后’创作现象,他们一开始就被书商和市场所塑造。”

来源:《新华日报》2008年8月27日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