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上海国企重组“大戏”正在进行 资产证券化提速

日期:2008/08/14|点击:4

  据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 “长三角现在存在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于泛长三角经济模式中。”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沈玉芳教授指出。

  日前,第三届长三角及长江流域发展论坛在上海市召开,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被多次提及。有专家称,相关方案在这个夏天似有出台之意。

  更多的担忧逐渐浮出水面,人民币升值、劳动生产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阴影笼罩下的长三角,一旦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预料中的美好前景究竟能实现到什么程度,这条即将开通的“泛长三角”新航线,到底埋藏多少暗礁,还是个未知问题。

  长三角经济外扩迫在眉睫

  2008年8月6日,“泛长三角”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写道:“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短短一句话,引发地震式的反响,从专家到各级政府,一时之间,响应者甚众。

  泛长三角的范围圈定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今后,江西省的一部分以及安徽省将成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部分,但针对本次《意见》出台的规划还是针对‘1+2’的长三角区域经济,而非泛三角洲区域经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荣跃明认为。现在比较认可的“泛长三角”范围指的是5省1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

  无论是泛长三角的预备成员,还是泛长三角的推进进程,原有的长三角逐步呈现的疲态,成为泛长三角呼之欲出的原因。

  取得先发优势的长三角经济,正在遭受重创,日趋稀少的资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成为长三角的稀缺品。

  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表示,在长三角众多的开发区中,年产出100亿元的开发区有100多个,其产出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土地资源的“滥用”为支撑的。按照目前的土地批租速度,12年后长三角将无地可用。

  随着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土地短缺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这让创造许多辉煌的长三角经济开始有了外扩的冲动。

  问题还将延续下去

  扩大外延,并不意味着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流”的断裂和“市场环境”的断裂,是长三角未来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市场相关规章制度和规则的统一和法制化建设还远未完成。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沈玉芳教授说,地区分割、地方利益诉求依然存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为了争夺外资,现在各省市竞相出台各自的优惠政策。其中,不断攀比的税收优惠、大幅度压低地价是一顽症;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不一致,既造成了劳工利益的不平等,也导致了商务成本的不平等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当前,在人口、资源、知识等的自由流动、自由配置上,长三角并未做到畅通无阻。以交通设施建设为例,长三角地区“断头路”不少。一些在各省市境内宽阔平坦的高等级公路到了省界就戛然而止,利用价值大打折扣。而在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等方面,长三角各地尽管作出了艰难的努力,但成效仍不十分理想。在对于产业发展至为关键的金融领域,长三角区域内也依旧存在着壁垒。

  专家的观点不容乐观,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认为,在“地方主义思想”主导下,每个地方追求地方GDP的最大化,但是地方GDP的相加肯定不会是全国GDP的最大化。

  这就是说,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也将继承长三角经济的“顽病”。

  “比如,在政府层面,希望与上海形成‘前店后厂’格局,把更多的制造业让位或转移到苏浙腹地;凡事地方利益第一,为争取地方利益斤斤计较。如在扩大开放力度后,有不少苏浙企业抢滩上海,使上海出现了集聚大于溢出的情况,引起了邻近省市的担忧,政府限制当地企业迁移出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沈玉芳表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一出来就可以取代长三角经济,长三角经济原有的问题,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政府的新命题

  这似乎是一场统一的小型考试,参加考试的是被圈定的泛长三角各级政府,积极型、被动型、等待型,不同利益分割下的政府正遭遇一个新命题。

  许多专家更期待看到,“长三角时代”走向“泛长三角时代”,政府在其中承担哪种角色?在一轮新的分工合作中,各级政府的定位能否精准?

  左学金指出,政府需要改变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比如说将现在盛行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成为服务型政府。

  “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加强地区间发展的协同和协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政府要进一步退出具体的市场参与,转而构建公平、有序、统一的法制化和一体化市场环境;二是通过跨区域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力量以及跨区域企业集团等市场主体力量的培育,加快建立泛长三角一体化的民间基础。”沈玉芳认为。

  泛长三角政府的视角不能局限于本地,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但上述专家都表示,统一市场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财政体制改革、法律体制改革等重大经济领域的改革。建立统一市场环境是发展大方向,但现在政府更多能做的是,在社保、财政转移等方面建立更为有效的协调机制。

  把不同级别的选手,放在同一个赛道中,被重新定义过的泛长三角区域,是拉开城市之间新的距离,还是促使整个城市群飞速发展?各级政府在其中担当的角色,至关重要。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