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震后重建大幕即将拉开 相关产业各得失几何

日期:2008/05/29|点击:1

 

  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25天,灾后重建话题成为新热点。

  尽管迄今为止已获得价值436.81亿元捐赠款物,中央也拿出700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抗震救灾,但对于庞大的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而言,无异杯水车薪。

  灾后重建,到底需要多少钱?专家说法五花八门,从2000亿到1万亿元的预测均有。实际上,预测很难,因为重建的标准、规划都没有完全落定,就谈资金之“定量”,难免“危险”。但有一点几乎可以“定性”:这个数据肯定是庞大的。其含义是,仅靠社会捐助或国家财政负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意味着,融资渠道的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融资渠道创新

  有关专家指出,重建资金的筹备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承担和多种筹资渠道并存的方式进行的。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丁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的筹资主要有5个渠道: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捐助、民间投资和国际援助。如果中央专门设立重建基金贷款,内地商业银行贷款的渠道也是可行的。从国外的经验看,灾区重建主要还是以财政支持为主,比如美国佛罗里达遭遇飓风袭击后,美国国会通过特别法案为其提供重建资金,并批准了飓风预备经营免税期。“不过,2000亿元的资金肯定是不够的。”他补充道。

  “确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灵活开放的灾后重建基础设施融资策略至关重要。”现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丁伯康认为。

  “重建资金应当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财政支出,另一个是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上海社科院教授潘正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建资金中至少有一半是财政支出,除了中央财政支持外,其中有一定比例由地方财政承担,估计占到总财政支出的1/3左右。还有一半,我本人推测,将采用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的方式,灾区重建中包含的公共设施建设,如医院、学校、办公楼等,不能用投入产出来衡量,主要靠财政支持。”

  “还有一部分建设投入是有收益的,比如公路,这一部分资金以银行的融资或者债券的发行来筹集是较好途径。债券的利息不一定要很高,不一定只由机构认购,一般的老百姓也可以购买。”

  规划比资金更重要

  有学者强调,比资金更为重要的是重建的规划,面对灾难所带来的苦难,要看到重新规划建设隐藏的机遇。

  丁章说:“灾后重建要作好规划,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规划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潘正彦也认为,如何规划肯定是第一位的,比起资金的多少和怎么使用都更加重要。“重建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他说,“四川的情况与中国台湾、日本都不一样,他们土地面积少,只好在原来的灾区进行重建,我们的重建有更多的选择方式。”

  他认为,“好的规划要考虑到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格局。重建不能简单地被认为就是负面的,在面对灾难所带来的苦难的同时,要看到重新规划建设所带来的机遇。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如果重建后的城市较之前更加有经济效益,那么就能够为四川整体的经济发展增添力量。”

 

  来源:《国际金融报》 ( 2008-06-06 01 )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