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危机 挑战 创新 突破——“太平洋论坛—2008”专家纵论中国能源出路

日期:2008/04/24|点击:10

    “我们城市打工,有时包工头拿不到工程款,我们也就拿不到工资。我们该找谁呢?”农民工权益保护就从“工资问题”开始了。昨天下午,“人大网议日”上,市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卢汉龙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社会学阐释”令人关注。

    “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工资线!”网友烦恼的是,农民工的工资紧贴最低工资标准,他们的工资怎么才能跟劳动付出成正比?

    “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工资线?这本身就是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一个误解。”卢汉龙说,的确有这种现象——因为有了最低工资线,一些农民工不管从事什么工种,工资总是不离“最低”,为此,有些国家与地区不主张采取最低工资标准。

    “我国确定最低工资线,主要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基本的收入,具体的劳动应该支付多少成本,需要员工和企业协商。”卢汉龙继续解释道,目前大量低端的劳动岗位上,劳动力供大于求,所以才会有“最低误解”。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制定行业的劳动标准,少不了工会、行业协会、雇主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参与。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08.04.26  版次:A-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