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离学校很近,可是父母担心上学途中的安全,每天一定要让我乘坐预订好的出租车上学,这种做法有必要吗?”……“社科讲堂”近日走进南洋模范中学,该校500余高二学生与社科专家面对面,围绕“消费与责任”的主题展开“零距离”对话。
社会学家:你一定要有主见
讲堂刚开始,一位高二男生就“倒苦水”,原来,他家离学校很近,很想骑车或乘公交车上学。但父母出于安全考虑,每天早晨订出租车送他上学。他很困惑,该如何说服父母的“好心”呢?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陆晓文研究员告诉他: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有主见。高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选择何种上学方式,都是你融入社会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从社会学角度讲,你的父母应考虑哪一点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是仅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我觉得你可以跟父母好好谈一下,世界上有很多亿万富翁对自己的子女近乎苛刻,这样的苛刻对子女成长有好处。
人口学家:女儿曾有同样困惑
“我女儿也曾面临同样的困惑,不过,她已经成功说服我们了。”上海社科院人口所胡苏云研究员介绍道,女儿学校离家有两三站路,以前,她上学都是胡苏云开车送,后来因为他经常出差,女儿想自己骑车上学,却被胡苏云立即否定。于是,女儿选择每天步行20分钟到校,这种方式不仅比骑车安全,更锻炼了身体。
胡苏云建议该同学可以向父母说明,自己步行上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很安全,这种方式更容易说服长辈。
经济学家:做负责任的消费者
经济学家权衡则认为,现在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如此疼爱自有道理。但选择何种上学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消费,消费是权利也是责任。如果大家每天都乘出租车上学,可能造成更多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像这样家离学校很近的情况,建议这位同学可以采取更安全环保的步行方式,形成利己和利他的行为。
专家建议:贴近学生实际50分钟的互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专家们热情作答。参加对话的专家都有孩子在中学或小学就读,他们将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切身体验相结合,提出的建议入情入理,受到欢迎。
“我们的幸福观不能仅考虑自己,还应想到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一位高二男同学说,听了专家的话,加深了对政治课本上关于“合理消费”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智的、自觉的、知识型的消费者。”
来源:《新闻晚报》,20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