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要把看到的艾滋病现状告诉决策者

日期:2008/03/11|点击:1

    谈及艾滋病、吸毒者,不少人都会皱一下眉,他们藏在黑暗里,不为人洞悉和理解。但是上海社科院艾滋病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国美,却与他们打了十几年的交道。KTV包房、洗头店、监狱等一般人不会涉足的地方,她一一走访。此次,她获得了本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提名奖。

  医生改行做艾滋研究学者

  夏国美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正式接触艾滋病患者,是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看到一名穿便衣的医生检查艾滋病患者的淋巴后,连必须的洗手程序都略过,直接书写病历后。她惊呆了,就在她误认为这名医生既没常识,又不讲卫生后没多久,她蓦然发现,“医生此举是以实际行动告诉病人家属,艾滋病并不可怕。”那时那刻,她有些感动。

  放弃医生职业,转攻社会学。夏国美看准了方向,“医生只能一个一个地救人,但是研究政策,可以救一群人。”

  女教授与夜总会小姐,你能想象这两类人同桌交谈吗?为了研究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心理,获得第一手资料,她通过熟人介绍,闯入夜总会这个男人才会光顾的地方。“记得第一次去夜总会,所有人的眼光都射向我,上下打量。我点了名小姐,与她攀谈了起来。

  “在这个场所工作,预防性病很重要吧,你能教我用什么方法最好吗?”夏国美用求教的语气撬开了对方紧闭的嘴巴。渐渐地,她与一些KTV包房、洗头店的小姐们都混熟了。她们都很喜欢与这位女教授聊天:她个性随和,喜欢用探讨的语气与自己交流。

  艾滋病的另一类高危人群便是吸毒者。与艾滋病患者、吸毒者交道,不是没有风险。很多吸毒者很老道,他们怀疑夏国美是警方派来的卧底。为取得他们的信任,夏国美公开了单位电话、家电等私人信息。

  正是这样的责任心,让夏国美和一批专家草拟了国内第一个由民间力量主导拟定的地方性艾滋病法规——《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条例》(专家建议综合稿)。2006年,她的两篇报告《论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变革》和《艾滋病风险行为研究——对上海娱乐服务场所中流动人口女性从业者的调查》相继获奖,名震全国。

    来源:《青年报》,2008-03-09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