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从《上海法治报》上读到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的报道,甚为欣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林荫茂代表提出《关于人大监督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议案,并表示教育公平虽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才能实现,但只有“确保201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看完议案后,立即表示:“这个议案我肯定支持!”
林荫茂代表指出,早在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这个数字也被作为唯一的数字性指标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然而事实上,2007年底,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未达到4%的指标。马德秀代表认为,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连世界的平均水平都未达到。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而在高等教育投入上,世界平均投入水平为1%,而我国目前仅为0.6%。
更为令人欣慰的是,昨日下午就从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喜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指出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政府与代表,想到一起了。体现民众的意愿,依循民众的呼声,维护民众的利益,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民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历来如此。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这意味着什么?一下子上升将近50%呢!这样的投入力度,是极为鼓舞人心的。
自然,除了中央财政这一块,尚需地方财政的配套,这也就是温总理指出的“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如何执行,并非易事,这里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困难一定会有的,但是只要明确了目标,尤其是明白了目标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任什么障碍就都可以克服了。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要践行政府的承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当初定下的是在2000年达标,现在已经逾期七年,不可再延宕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努力使全体国民“学有所教”,这些都是“执政为民”所必需呵。
我很赞成林荫茂代表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排出三年逐步落实的计划,确保2010年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4%的比例。
当然,如果能够提前些,我想就更好了。
来源:《东方网》,200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