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四城一堂共研城市文化公共性

日期:2007/09/10|点击:6

教育部领导致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本次论坛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
    当今时代,大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特别是随着开放式办学理念的落实以及发源于大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新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大学校区逐渐向科技园区和公共社会延伸,形成城市与大学交叉融合的区域发展格局。此次论坛,就是很有意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会议。
    杨浦既有百年工业文明,又有百年大学文脉,如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大学、科技园区的作用,实现产业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大课题。我相信,杨浦的经验对于全国其他高校和地区的互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进一步推动高校、企业和社区的联动发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挑战和瓶颈,希望杨浦区与本地区的高校、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继续紧密合作,更有效地动员各种创新要素,坚持不懈地探索具有杨浦特色的三区联动模式,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有部分删节)
   
科技部领导致辞——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具体实践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投入为决定因素的经济,它要求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资源来取代稀缺的自然资源。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下,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功能转型,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区域发展道路,不仅是杨浦的问题、上海的问题,更是全国性的重大问题。
    “三区联动”理念是杨浦区委、区政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首创的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它突破了体制机制的束缚,推动了区域资源的共享和重组,凸现了大学的科教资源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形成了"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发展氛围。意义十分重大,特别值得祝贺!
    “三区联动”这一区域发展理念特色鲜明,符合国家战略,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化,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今天,我们分享杨浦经验、剖析杨浦模式,为中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不但使杨浦受益,而且使上海乃至全国受益。
    科技部副部长  尚勇(有部分删节)
   
上海市领导致辞——杨浦探索是上海走向国际的缩影
    杨浦区曾是老工业基地,也是老市政建设中心,集中着高校和科研院所。90年代,上海开始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杨浦区的优势逐渐不明显了。如何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不仅是杨浦区的课题,更是上海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此,市区两级政府作了很多调查与思考。市委、市府于2003年4月提出了重新定位杨浦的城区功能,提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核心机制就是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用知识和科技辐射带动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利于创新的社区环境。这个机制,就是“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此次国际论坛将向各位展示杨浦几年来在“三区联动”,建设知识创新区方面的探索实践,学习交流国内外经验,非常有意义。
    杨浦在“三区联动”,建设知识创新区方面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上海要成为有活力、有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为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和适宜的环境,同时要能够完善一种机制,来留住人才,利用创新成果,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杨浦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是上海进一步走向开放,走向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希望杨浦能够不畏险阻,开拓进取。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区域发展贡献经验。上海市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为杨浦提供支持。
    上海市副市长  杨定华(有部分删节)
   
三区联动的世界和中国意义
    三区联动是当代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其中,形成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体、带动其周边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区位优势,出现一批诸如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波士顿周围的168公路、日本的筑波园区等著名的高科技带。同时,也出现了美国大湖区芝加哥、匹兹堡、英国的伦敦东区等原来的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区域发展典型。这些经验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验证,例如印度的班加罗尔、新加坡高科技园区等,都表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简言之,三区联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中国来看,“三区联动”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中心之一,能否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三区联动”为解决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杨浦正在出现一批超常规增长的科技企业。浦东张江、闵行紫江等园区,与杨浦大学园区正在形成鼎足之势,与北京的中关村遥相呼应。在西安、武汉、南京等大学密集的城市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三区联动”模式。在中国大地上,“三区联动”正在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尖兵和先锋。
    上海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院长  王荣华  教授
   
为建科技园区做到三个舍得
    四年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大学科技园是三区联动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城区城区功能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几年,我们和高校一起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园区建设。高校把科技园区作为成果转化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拿出了优势学科、成立了产业推进办,把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作为重要的办学方向,区校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了联动融合的态势。为此,我们不遗余力,始终把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杨浦的重中之重,从长远利益着眼,讲大气、算大账,甚至是牺牲眼前利益。归纳起来,主要是做到了三个舍得:一是舍得把最好的土地腾出来作科技园区;二是舍得把最好的商业项目,甚至是已经上马的项目停下来,让给科技园区;三是舍得出资,甚至举债与高校一起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主动搞动迁、拆旧房上科技园区项目。四年来,我们的科技商务用房从32万平方米扩大到106万平方米。建成14家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现已集聚了近3000家中小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领军人物是大学师生,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已经成为科技“巨人”的成长摇篮和孵化基地,是杨浦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实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的成功实践。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  陈安杰
   
杨浦区三区联动十大成果
    ●历经无数次的思想对接碰撞和“头脑风暴”,共同编制完成了《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知识杨浦”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纲要,提出了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
    ●共同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使之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和城区发展的源头活水。
    ●聚焦打造五角场科教文化服务示范区域。
    ●共同构建城区创新服务体系。特别是创智天地,已经成为上海市最大的创新创业人才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共同构建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近3000家头脑型、创新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科技企业已经集聚在大学周边。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最终将实现300亿产值的宏伟目标。
    ●共同办好百年校庆盛事。通过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的百年校庆,进一步深化“三区融合”理念,区校之间形成了唇齿相依、密不可分、荣辱与共的发展格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已成为双方的共识、共为。
    ●共同推进高校后勤和公共资源社会化。主动承接起高校后勤系统向社会的剥离和转让,鼓励高校的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
    ●共同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和学习型城区。依托高校提升杨浦基础教育,打造完整的教育服务链,与高校合作办学已达到9所。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市7.21个百分点;中考总分和合格率排名双列全市第一。
    ●三区联动共同推进大学和城区的国际化。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人才资源,启动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广泛吸引了西门子、大陆集团、加拿大科特集团等500强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入驻;全力支持高校留学生教育、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国际科技、文化交流活动。
    ●三区联动建立区校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区、校领导定期协商和工作对接机制、区校干部挂职交流工作机制、与院士沟通协商机制,实现了干部队伍对接、重大活动对接、重要决策对接、发展战略对接。
    数字成果:杨浦知识创新区走出了一条在调整中实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良性循环之路。区级财政从2002年的16.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5.5亿元,三年翻了一番,2006年增长13.2%。
    发展目标:经五年努力,把杨浦建成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经济密集区和具有国际辐射力的科技、教育、人才高地。

    来源:《文汇报》,2007.09.18 版次:1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