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盛名之下的流行误读

日期:2007/07/28|点击:6

    优秀的民工文学作品靠的是朴实无华

  “前天/我放学回家/看见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端端正正地把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

  面对与会代表和赶来旁听的民工文学爱好者,王周生老师以一段题为《母亲》的诗歌朗诵作为自己发言的开场白。这篇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耀眼的修饰,但这是一篇思想深广,感情真挚的作品。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把人间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心灵深处的震撼。“真实的表达,才有真实的力量。华丽的修饰只会与阅读对象拉开一道鸿沟。我认为,凡是优秀的作品必定出自作者的真情实感,民工文学作品要打动人心,靠的不是华丽的词藻,靠的是对生活的真实感悟,靠的是朴实无华。”一番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道出了许多民工文学爱好者关注的话题。

  著名作家、研究员,在记者看来,冒着酷暑前来与会的王周生老师身兼“双重身份”。1965年,她随军人父亲从浙江温州第一中学转到上海共和中学就读。196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农场呆了十年。1979年,她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她从事文学创作并获得了丰盛的成果,先后发表了散文、小说、文学研究以及翻译文章100多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陪读夫人》,散文集《我看美国月亮》,其中长篇小说《陪读夫人》获得上海市中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黑人理发师巴瑞》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奖”,散文《这不是一颗流星》还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教材。

  谈到自己的创作心得,王周生引用了她在《本命年自白》一文里的表白:“活了半辈子,我一直东冲西撞,一直寻寻觅觅,想寻找一个适合我的位置,演员,显然不行;教师,没有机会实践。现在我找到写作,我觉得这适合我,也许我还要继续寻找,但我不会放弃写作。寻找是为了奉献,奉献是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是一个爽朗热情,真心坦诚,又很有毅力很有追求的人。她写的文章,质朴而细腻,但不纤弱,真诚而蕴藉,富有激情,潜移默化地把思想的火花奉献给每一位读者。民工文学作品的创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会上,有位从湖州专程赶来的四川小伙子向她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她告诉他:“作家需要经历,经历是人生的财富,苦难是人生的养料。民工文学创作必需出自真心、真情。另外,作家还需要一颗爱心,如果作家本身没有爱心的话,他又怎么能够去感动别人。” 言简意赅的点拨和开导,说得这位民工文学爱好者连连点头。

    来源:《浙江在线》,2007年08月03日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