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诗人杰曼参加文学所主办世界诗歌现状暨杰曼诗歌研讨会

日期:2007/05/11|点击:32

    5月9日,比利时裔西班牙籍的“世界诗人大会”重量级诗人,著名翻译家兼出版家杰曼-卓根布鲁特(German Droogenbroodt)先生偕夫人一行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问,并参加了当日下午由社科院文学所与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世界诗歌现状暨杰曼诗歌研讨会。其他与会者还有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秘书长赵芸女士,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诗人海岸先生,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孙琴安研究员,董德兴研究员,哲学所杨宏声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自修》杂志社副编审,诗人李天靖先生,“诗歌报”网站和“诗歌报”季刊创始人,诗人小鱼儿,《东北亚》诗刊创办人之一,诗人阿西等文艺界人士以及文学所,哲学所的部分硕,博士研究生。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进行。会议由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古代室主任,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歌评论家兼诗人孙琴安先生主持。孙先生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社科院文学所向来访的杰曼先生及其夫人,并所有与会人员致欢迎辞,并且简要介评了杰曼先生的生平情况与诗歌创作成就。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秘书长赵芸女士则代表翻译家协会向会议致辞。
    在研讨会主题发言阶段,杰曼先生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当代世界诗歌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了诗歌的价值功能与当下意义。杰曼先生首先肯定了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生命之源,存在之本”一说。然后论述道,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进步,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的大多数个人与群体,在对世界大规模的对象性改造中,在超越人类本身的欲望的刺激下,放弃了他们的“存在之本”,他们的“家园”,与人性,人类存在密切相关的诗歌作为语言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也遭受到被遗弃的命运(诗歌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边缘化问题,其中欧洲诗坛在日趋消沉,拉美地区的诗歌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他接着认为,几百年来,诗歌与哲学一样,也在找寻着人类存在的意义,然而诗歌无法改变整个的世界,在当今,它更是比以往显得微弱而无力,但诗歌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提示着一切,既可以揭示出人世间的肮脏,丑恶与死亡,更能让人们体认到上帝,爱以及宇宙的存在。这便是诗歌在当代的功能和意义。
    随后,与会的几位专家,诗人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围绕杰曼先生的诗歌作品及其创作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言论。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哲学博士,诗人杨宏声先生是研究中外哲学,德国诗学的专家,他侧重从诗与哲学的相关性意义这一维度论证了杰曼最新推出的长诗《道-逆光》所体现出的他的诗学,美学和哲学旨趣。杨先生认为《道-逆光》作为一位西方诗人的“咏道诗”,既熔铸了希腊,印度的神话,西方宗教的宇宙观,也参照了中国道家和禅宗的根本观念与思想,且认为长诗还贯穿了杰曼所主张的国际主义,新感觉主义,生态主义,哲学神秘主义的精神,并具备了史诗性特征和“行星意识”。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翻译家兼诗人海岸先生则先是深情回顾了与杰曼先生的交往经历,然后阐述了“普通译者”与“诗人译者”在诗歌译介上的各自优劣,并从中西语言差异入手,以杰曼诗歌为例,重新审度了译诗的难点与意义所在。
    大会在短暂的茶歇之后进行到自由发言,讨论阶段。在座的多位专家,诗人及研究生就杰曼诗歌与中国道家思想,杰曼诗歌创作与经商之关系,诗歌与城市之关系,诗歌当中艺术形象与哲理思想二者的处理方式,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状况,中国古典诗歌在海外的声誉与流布等问题向杰曼先生请教,杰曼先生则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深入浅出,并富有启发性的回答。会议最后,杰曼先生饱蘸深情用的英文,德文及荷兰语为大家朗诵了他的几篇诗作。


    杰曼-卓根布鲁特(German Droogenbroodt)简介:比利时裔西班牙籍的“世界诗人大会”重量级诗人,著名翻译家兼出版家,通晓英文,德文及荷兰语等多种语言,1944— ,经商多年,在地中海边建有他的精神家园“依萨卡”(Ithaca),并创办了世界著名的Poetry Internationgal(国际诗歌)出版社,简称POINT,并发起“行星意识”国际诗歌出版计划,现已出版近百种世界各地重要诗人的诗集。杰曼著有诗集7种,译诗集20余种。最新推出的诗集为《道-逆光》。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