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刘长秋《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研究》

日期:2007/02/09|点击:475

《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研究》简介

 

该书于200611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长秋。

 

主要内容:生命科技犯罪,通常又被称为生物科技犯罪,是本书作者在多年从事生命法学研究的过程中自创性地提出的一个犯罪学新概念。生命科技犯罪是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生命科技研发、应用、转让及管理等活动中出现的一类犯罪现象。近年来,生命科学在各国都获得了普遍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与之相伴生的一些犯罪也随即而至。商业代孕、克隆人、人体器官买卖、非法医药实验、制贩假药、制造生物武器……,可以说,只要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及其技术应用所及的范围和领域,都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犯罪现象。这给人类社会的稳定以及生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这类犯罪,将这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最低水平上,便成为各国法律乃至国际刑法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也在极速发展,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已越来越频繁和普遍,甚至在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等很多方面都已经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生命科学技术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极大地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但也对我国传统的刑事立法都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为此,需要我国刑事立法者采取适宜的应对策略。然而,迄今为止,我国还远没有重视生命科技犯罪问题,在我国刑法中还没有确立生命科技犯罪的概念。这使得近年来频繁发生在我国的很多生命科技犯罪活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惩治,导致出现大量新的社会矛盾。笔者以为,我国不重视生命科技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方面的因素制约,也有立法者立法指导思想落后方面的影响,而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与不足无疑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我国国内还少有关于生命科技犯罪研究方面的专著,而相关的论文或文章也很是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对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进行相对系统和细致的研究,以为我国生命科技犯罪的刑法防控提供良好的对策建议与理论支持,并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生命科技活动的法度,无疑将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为此,本书以近年来作者在该方面的一些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生命科技犯罪问题及与针对其所应当采取的刑法应对策略进行了尽管粗浅但却并不乏相对细致及系统性的研究。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