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企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并超越地域限制,迫使企业必须拥有持久、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确保生存和发展;一方面知识成为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源,企业竞争的本质变成基于知识的竞争,竞争优势来自于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管理作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管理思想和方法被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度关注。
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解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1]。定义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的研究由来已久,1912年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并指出技术进步引起的创新与管理变革引起的创新是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2]。如今,正如德鲁克所言“知识成为社会唯一有意义的资源”,企业创新从本质上是知识的创新。而企业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最终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管理活动。正如企业价值实现示意图(图1)所示,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在实现企业价值、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上实现了相互统一,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提高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引领知识管理的发展并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没有知识管理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知识管理是无靶之箭,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服务于一个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
2 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指作战的谋略,现在战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管理学中,组织战略指组织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即组织为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对生产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
企业采用何种战略将决定企业的发展轨迹和企业成败。如果说中国企业曾经选择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低附加值、低知识含量的生产将使企业陷入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使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下游受制于人,延续这一战略将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发展。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列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可见自主创新已提至国家战略层面,标志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调整,也为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企业应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体。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报告显示,目前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五百强企业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五百强企业间进行。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几乎都来自于企业。如通讯领域的贝尔,汽车领域的福特,航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的杜邦和拜耳,计算机领域的IBM和微软等,这些领军企业的成功正是源于持续的自主创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05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外贸额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新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可见自主创新成为我国企业应对全球化机遇与挑战最迫切、最根本的战略选择。
企业自主创新是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从过程上看它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实践,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成果,并向社会提供竞争对手一定时间内无法复制、难以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过程。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相互联系作用的不同方面。从实现形式上看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相对应,也可以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等类型。
原始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完全自主的研发,创造出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成果。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和源泉。
集成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市场上已有的技术和管理的集成(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成果,形成新产品、新产业。
模仿创新(也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企业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后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出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成果。它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中较为便捷的方式。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企业具备巨大的勇气和开拓意识,更关键的是须建立基于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创新机制,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最终将落脚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中。因此为便于研究,笔者将引入知识管理的理论工具——知识链模型,以探讨面向自主创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
3 自主创新战略下的企业知识链模型
知识链概念最初提出是受企业供应链理论的启发,Rechard Hall和Pier-paolo Andriani认为知识链是一种管理供应链隐性知识的方法[3]。如今许多学者已跳出供应链层面研究知识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刘冀生、吴金希的定义:企业知识链是一个抽象化、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在这个链条型的网络中,企业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吸收、整理、转化、创新,形成无限循环的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外部环境、企业内各组织、人与人、人与组织被知识链条所连接,企业对知识链的管理质量将决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主要活动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企业知识链与企业价值实现过程(图1)有机融合,略去基础管理环节(销售、采购等),抽象出自主创新战略下的企业知识链模型(图2),它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概要描述,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抽象模型,是自主创新战略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研究工具。
如图2所示,企业知识链模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知识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即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应用[4]。
A. 知识获取是指确定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知识并将其转化到企业内部,使之成为能够为企业创新所用的知识的过程,它使企业与外部知识环境形成动态沟通,是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B. 知识共享是指在最佳时机、地点,以最佳方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企业中最合适的人的过程。知识共享本质是知识流在企业内部不同主体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知识共享越充分越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能降低企业重复创新的损失。
C. 知识创新是指企业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出企业外部和内部都没有的知识成果的过程,创新的知识成果可能是一套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思想或是新的商业概念,它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难点和核心。
D. 知识应用是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目标环节,是将知识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并实现产品化的过程,它是企业知识链与企业价值实现的连接点。
上述四个环节并非相互独立,实际上每个环节活动都会融合其他环节的活动,只能说某个知识管理活动是以某个环节为主。除了上述直接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还有对知识管理起支持、规范作用的辅助活动,为了流程清晰简洁,辅助活动在此并不涉及。
结合企业知识链模型,一个完整的面向创新战略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可以简述如下:
首先,从价值实现角度看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驱动了企业创新活动,触发了知识管理系统;从知识链角度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从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取了市场需求信息(知识流),这也是知识获取环节的开始;
接下来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围绕企业创新目标从外部获取(如知识产权购买、人才招聘等)企业内部知识资产缺乏但创新所必需的知识,并将之纳入知识资产,企业知识资产包括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知识共享环节使企业员工围绕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交流和学习,只有在对企业知识资产深入研究认识才能进入知识创新环节;
企业知识在充分共享后进入最复杂的“质变”环节——知识创新,按照野中裕次郎等对知识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SECI模型),创新知识是在组织知识、个人知识、内隐知识、外显知识不断相互转化、螺旋上升、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除个人是知识创新的动力外,知识创新的平台(场)不可或缺[5]。
创新知识并不天然表现为价值,它必须进入知识应用环节,使创新知识得到外化(产品化),转化为创新的产品(服务)。至此一个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基本完成;
但这一过程还不完整,企业创新战略的目标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实现企业增值,因此将创新的知识产品(服务)市场化,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高额利润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价值实现(价值流)环节,是推动新一轮创新的物质保证。这一阶段可以被视为企业知识链向系统外部的延伸,即企业创新知识(知识流)以创新产品为载体流向市场,并改变市场需求和外部知识资产结构的过程。一段时期后随着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力衰减,新一轮创新活动展开。
综上所述一个面向创新战略的企业知识链模型形成,它由知识链和知识链延伸部分组成,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看该知识链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即围绕特定的创新目标(如某个研发项目)展开的从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企业创新战略看它又是一个从市场需求——企业创新——产品实现——价值实现的一个动态循环过程。
4 不同创新策略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比较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三种主要的类型,同样是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成果,不同类型创新对创新主体的技术基础、经济基础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战略指导下,结合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在一定阶段选择某种创新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组合,将对企业实现和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本文将企业在发展中采取的不同创新类型称为企业创新战略下的创新策略(阶段性特征),通过知识链模型分析并在国内外大量企业创新实例佐证下,得出不同创新策略下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和趋势(表1),这对中国企业实施创新战略和知识管理实践有一定指导性。
表1 不同创新策略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分析表
创新策略 | 企业条件 | 知识管理特征 | 优点 | 缺点 |
原始创新 | ·企业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行业 ·企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实力雄厚,国内领先 ·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政策鼓励支持 | ·丰富的企业知识资产,专业的研发项目团队,完整系统的知识链环节 ·对市场需求有长远预测和判断 ·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 ·对创新成果有相当高的质量要求 ·以取得发明的基本专利权、著作权为知识管理的主要成果目标 ·知识链单次循环周期长 ·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高额利润 ·难以模仿,较长时期掌握竞争优势 · 具备一定的行业控制 · 应对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 ·成本巨大,周期长,风险较高 ·可能丧失多元化发展机会 |
集成创新 | ·具备较好的经济、技术实力,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迈入国际市场 | ·一定的企业知识资产和研发团队,完整的知识链环节,较强的内外部知识资产整合能力 ·对市场需求有中期的预测和判断 ·知识管理各环节较为平衡,产品实现和市场价值实现功能较强 · 以取得组合发明的知识专利权和相应产品商标为知识管理的主要成果目标 ·强调创新知识的产品化实现 ·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 创新成果市场实现较快 · 一定时期内占据竞争优势 · 创新步骤较稳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