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我院召开“荣辱观的向度与尺度”研讨会

日期:2006/04/20|点击:45

  47,我院召开“荣辱观的向度与尺度”研讨会,历史所、哲学所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党委副书记童世骏、副院长熊月之出席会议。

  研讨会围绕荣辱观的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着力点、关节点展开讨论。与会学者既分析、归纳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理支撑,又提出了如何推广荣辱观的政策建议。大家认为,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后,社会各界对荣辱观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学术界提出了重要课题。研讨会达成了几点共识。

  一、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社会发展到了有可能构建共同价值观的时段。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社会道德问题,而不仅仅在于解决个人道德问题,它能够促成中华民族在现阶段形成共同价值观,对于提升整个民族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会出现的道德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某一个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影响促成。要全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既要有学理探讨,也要有社会调研,要能够准确解释一些道德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实质属于道德领域范畴,是一种公共道德、共同道德和道德底线伦理,是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上一般人都能遵守的道德,具有时代意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是价值取向问题,最高指导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其提供精神保障。荣辱观的适用对象是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公民应该也可以把这些价值观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原则,具有普适性。荣辱观本身是有界限的,是公民自律范畴,而不是他律的。

  三、目前存在的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因出在社会评价环境上。大家认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地守住道德底线,而要想守住道德底线,一方面需要人们对底线伦理保持敬畏,另一方面要具有对超越道德底线的人进行惩罚的社会机制,而这种惩罚主要应该体现在社会评价环境方面。

  四、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共识,关键还是制度建设问题,政府应该做一些制度上的规划,确保对社会道德底线的约束力。社会精英群体的示范作用,对于解决荣辱问题非常关键。

  五、宣传荣辱观应结合时代特点,以和风细雨的倡导为主,体现对价值多元化的宽容。要注意区分理想生活与日常生活状态下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不同,要深入剖析荣辱观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具体宣传和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对各种社会群体的宣传和要求也应区别对待,体现宣传贯彻的层次性。

  研讨会还认为,搞清楚荣辱观的针对性对于理解八荣八耻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人们道德自律的程度,一般与对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有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很丰富,提倡八荣八耻应该有针对性地发掘一些历史资源,并深入地研究道德的继承性问题,六十年代有过这方面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道德问题的论述也不绝于耳,所有这些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总结。

  目前,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一些重大课题正在酝酿和策划之中,一批理论作品、专报及宣传作品会在短期内陆续推出。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