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终于结束了,明天开始让我打游戏吧,每天就一小时。"昨天,一结束期末考试,小杰就向妈妈提出了寒假里最大的"愿望",然而妈妈却断然拒绝,要求小杰多看书报和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2800名未成年人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在各类媒体形式中,电脑游戏已成为孩子的最爱,而监护人对此的态度却是坚决抵制。寒假即将开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这场"拉锯战"也随之揭开序幕。
沉溺网络游戏者为少数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这份《未成年人对新媒体需求的调查》着重研究了本市9-18岁的青年。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媒体形式排名是:电脑游戏、电视、音像制品(磁带、CD、DVD、VCD、电影)、课外书籍、网络、报纸杂志和广播。
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指出,由此可以看出,电脑游戏已经悄然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未成年人的最爱。
不过,他们在游戏上花的时间并不多,调查显示,41.2%的人每天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下,24.4%的人花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沉溺于电脑游戏中的仅6.98%。
家长对传统媒体较放心
沉溺网络游戏者为少数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这份《未成年人对新媒体需求的调查》着重研究了本市9-18岁的青年。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媒体形式排名是:电脑游戏、电视、音像制品(磁带、CD、DVD、VCD、电影)、课外书籍、网络、报纸杂志和广播。
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指出,由此可以看出,电脑游戏已经悄然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未成年人的最爱。
不过,他们在游戏上花的时间并不多,调查显示,41.2%的人每天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下,24.4%的人花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沉溺于电脑游戏中的仅6.98%。
家长对传统媒体较放心
虽然电脑游戏是未成年人心里最喜欢的媒体形式,但却不是他们花费时间最多的媒体。根据调查,未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在媒体上时间最多的为课外书籍。
不难看出,未成年人和有些媒体的接触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而是受到了某些外来限制,比如家长的监督和时间控制。调查显示,家长对青少年青睐的新兴媒体干涉和管制最多,而对传统媒体较为放心。23%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玩电脑游戏会采取限制措施,对互联网采取同样行动的监护人达28%。
此外,还有半数以上的监护人会“提醒孩子不要玩得太久”,调查显示,家长和孩子对待新兴媒体的态度明显矛盾。
那么,家长和孩子对于某一媒体形式的矛盾程度究竟有多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公式:矛盾指数=未成年人对该媒体的偏好度—家长对该媒体的支持度。“矛盾指数”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两者对一种媒体的分歧越小,当这一指数越接近于零时,说明双方相安无事,未成年人在使用该媒体时的自由越大。
结果发现,音像制品和课外书籍的矛盾指数最小,报纸杂志和广播的矛盾指数小于0,而电视、电脑游戏和互联网的矛盾指数大于0。
杨雄认为,要消除矛盾很难,但可以降低矛盾指数。比如,可以开拓电脑游戏在科学教育、活跃思维、启发创造力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此外,可以开办有特色的网站,吸引青少年。而对于家长而言,有关部门应引导他们了解、熟悉新兴媒体,让他们正确行使监护权。
来源:《新闻晨报》(2006年1月17日A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