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解放日报》:“十一五”,民企可挖掘哪些商机?

日期:2006/02/06|点击:243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对民营企业来说,既是商机浮现的一年,又是重新洗牌的过程。如何抓住商机,在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唐豪和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
    专家们认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改制,都将是“十一五”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民营资本有望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未限制的一切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金融物流大展拳脚
    唐豪认为,2006年,资本市场新一轮洗牌即将开始。随着行业领头企业的悄然更替,民营企业在行业扮演的角色也会有所变化。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的相关业务链上,大企业有相当部分的业务需外包出去,这对民企是机遇。
    “社区银行等建立在基层的新颖机构出现后,将是民营资本进入的绝佳切入口。”杨建文指出,建设金融中心在“十一五”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在其间将面临大量的发展机会。过去金融业是垄断行业,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很高。去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在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金融方面逐步对民营金融加大开放,民营金融在上海先试先行,抢占时间差,而社区银行是民营资本大展拳脚的天地。
    在物流市场方面,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洋山深水港开港带来的机遇。唐豪指出,洋山深水港将改变整个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流域的物流格局。港区本身对民企或许没有太多机会,但在整个产业链上,会出现许多新的民营资本可以涉足的环节。
    杨建文指出,洋山深水港进入正常运行,由此将带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又会派生出许多全新的服务业,如中介、代理、报关等等,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许多机会。而为现代服务业服务的服务业,如咨询、财务、法律等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家认为,投入这一产业的民企,需要那些拥有高智能的高级人力资源,但资本投入量并不需要很大。
    
    科技文化力求双赢
    “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在科教兴市中将显现更大的能量。唐豪分析,除了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重要产学研项目和国企、外资为主的大项目外,民间科技创新的潜力不可忽视。这一类科技创新虽然规模小,但有活力。
    文化产业方面,民营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唐豪认为,文化产业要和文化事业剥离。他提醒民营企业家,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但民营企业家不一定进入。因为不熟悉的行业,贸然进入是不明智的。民营经济可以考虑与资深的文化界业内人士合作,这些“文化人”身上有企业家所不具备的文化资源。双方合作,可以双赢。唐豪指出,选择合作伙伴时,人品为上。杨建文指出,在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将成为民企投资热点。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都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赢利,而文化创意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进入更容易些。
    杨建文指出,整个科教文卫事业将尝试通过增量来促进存量的改革。因为要对既有的存量进行改革,目前看来有很大难度。而通过增量反过来促进存量放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里说的“增量”,其实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外资,另一方面就是民资,因此民企在这当中可有所作为。
    
    社会服务阳光产业
    民间资本在自身进入各种产业市场的同时,也为城市和社会带来效益。唐豪说,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功不可没,除了改善就业外,在上海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中,民营经济起到了摆渡、消肿、铺垫的重要作用。
    唐豪指出,在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过程中,公用事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将有更多民营经济的发展机遇。社会事业方面,最大的市场就是老龄化带来的“银发市场”。这个市场巨大,但是按目前的运行看,投资养老院等行业的民企都不怎么赚钱。唐豪认为,要搞活这个市场,一要政府支持,提供一些公共资源。这些资源的产权是政府的,但经营可以放给民企,或者在税费上对投资养老市场的民企予以优惠。二要社会支持,社会各界都要有支持这一行业发展的观念。三要老年人自身转变观念,接受资产抵押等新做法。老年人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就是现在拥有的这套房子,这笔巨大的财富可以抵押,用自己的房子分期供养自己的晚年生活。唐豪认为,如果这些新的运作模式获得成功,将是民营经济的一块大蛋糕。
    杨建文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商务电子化的基础上,将对原来的行政框架进行简化,市、区、街道、社区的框架中,街道一级可能将逐步撤消,由区直接面对诸多社区。如此一来,在区与社区之间,就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除了社区的自治能力以外,更需要社会的服务机构,这将是民营经济施展本领的天地。
    专家在揭示“十一五”民企面临的各种重大机遇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提醒:
    对政府来说,应进一步加大对民企的扶持力度。例如科技兴市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上海近年来每年拨款20亿,针对那些影响到技术产业发展瓶颈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但是,这些资金支持的一般多为大型项目,而民营经济主导的中小型项目,却较少受到关注。专家建议,除了政府支持之外,在科技兴市的各类项目上,如有更多不同形式的社会投入,例如风险投资、各类基金等等,可以给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更多机会。
    民企本身也需转变意识。作为“十一五”开局年,民企的生存环境相信会有很大改善,过去在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将大大减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考验。各种法律法规、国际通行惯例等要求民营企业运作更规范。因此民营企业中将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如果还是按照原来体制、规则都不完善时的理念和做法,那就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抓不住新的发展机遇。而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也是民企适应市场环境的重要方面。
 
来源:《解放日报》 (2006年01月07日 第16版)   作者:栗玲 杨群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