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香港“中华货殖论坛”主办方邀请,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忠民,于2006年1月17日、2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主办,香港利希慎基金会赞助的“中华货殖论坛”上,进行了题为“城市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地位——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场演讲。第一讲“上海:城市经济的历史成长1843~1949”,第二讲“上海:从老工业基地迈向世界城市 1949~2005”。
第一讲:“上海:城市经济的历史成长1843~1949”,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简单回顾了1843年以前,也就是近代五口通商以前的上海经济,其中包括上海得名之由来,近代之前上海从小杭州、小苏州、到小广东贸易地位的变化,以及近代之前上海的手工棉纺织和沙船运输业两大支柱产业。
其次是介绍了从1843年到1949年上海城市经济成长的路径以及三大发展阶段和特点。从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西方世界实行开埠通商,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近100年时间里,上海的经济成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外贸为导向,在对外贸易带动下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以及近代经济初始化的阶段;经济中心地位形成和确立的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功能与地位起落的阶段。以外贸为先导的产业格局推动了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并由此而引起经济机制转换以及经济功能和地位的变动,上海开始从前近代社会的传统城市向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近代城市转化,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渐见显露。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城市的经济功能已经多元化,上海作为全国以至东亚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1937年到1949年,是上海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城市经济功能与地位起落的阶段,在经历了近百年发展后,上海经济再次面临巨大的历史转折。
再次是从法律与制度因素、海派精神、自由市场经济分析了上海城市经济的机制与功能。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在上海的引进、繁衍,无意之中为上海经济的成长提供了某种制度保障和特殊的制度环境。海派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不断创新。近代上海被人称之为“冒险家的乐园”,这其中虽然不无贬义,但仅就这一说法也可以看出,上海对于与“创新”仅一步之遥的“冒险”精神是多么地宽容,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其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而上海也正是因为有着源源不断的“冒险”和“创新”,才得以一步一步登上近代中国经济中心的宝座。自由市场经济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市场充分竞争。近代上海的要素市场发展较为充分,要素在上海与国内、国际间的流动不受任何行政地域的限制。其市场竞争之充分在国内各地区和城市间也是十分突出的。
最后比较了上海城市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它们包括近代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其它重要城市的比较,以及上海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近代上海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以及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是因为上海较之于近代中国的其它城市和地区更具有综合竞争能力。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只是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包括城市的社会环境、制度因素、人文因素以及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在与“五口通商”时期其它的四大口岸城市: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以及近代中国除上海之外最重要的口岸城市天津和汉口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近代上海不仅具有许多压倒性的单项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性的竞争优势和综合竞争能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支撑下,近代上海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具综合制度优势、社会人文环境优势,以及最具人气,最具活力、最具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第二讲,上海:从老工业基地迈向世界城市 1949~2005,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地位之再造;第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70年代末,上海“老工业基地”地位的形成以及对全国的影响;第三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经济;第四是90年代以后上海城市经济的重新定位;第五是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经济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可以看出,从1843~2005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经济,先后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自由市场经济和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以及1979年以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上海经济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年代和发展阶段,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功能和定位。在第一个时代和发展阶段中,贯穿始终的中心内容是上海如何成长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在第二个阶段中,贯穿始终的中心问题则是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下的上海如何更好地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中,上海又重新经历了如何从一个计划经济下的老工业基地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历史进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四个中心”,进入21世纪,又提出要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重新迈向世界城市,这完全符合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历史的观点看,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经济的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上海社会经济的成长不只是上海自身要求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客观的自然、社会、历史、现实因素交会、融合的结果。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世界的上海,这绝不是流于形式的纸面文章,而完完全全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经济成长的真实写照。
第一讲:“上海:城市经济的历史成长1843~1949”,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简单回顾了1843年以前,也就是近代五口通商以前的上海经济,其中包括上海得名之由来,近代之前上海从小杭州、小苏州、到小广东贸易地位的变化,以及近代之前上海的手工棉纺织和沙船运输业两大支柱产业。
其次是介绍了从1843年到1949年上海城市经济成长的路径以及三大发展阶段和特点。从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西方世界实行开埠通商,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近100年时间里,上海的经济成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外贸为导向,在对外贸易带动下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以及近代经济初始化的阶段;经济中心地位形成和确立的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功能与地位起落的阶段。以外贸为先导的产业格局推动了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并由此而引起经济机制转换以及经济功能和地位的变动,上海开始从前近代社会的传统城市向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近代城市转化,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渐见显露。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城市的经济功能已经多元化,上海作为全国以至东亚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1937年到1949年,是上海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城市经济功能与地位起落的阶段,在经历了近百年发展后,上海经济再次面临巨大的历史转折。
再次是从法律与制度因素、海派精神、自由市场经济分析了上海城市经济的机制与功能。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在上海的引进、繁衍,无意之中为上海经济的成长提供了某种制度保障和特殊的制度环境。海派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不断创新。近代上海被人称之为“冒险家的乐园”,这其中虽然不无贬义,但仅就这一说法也可以看出,上海对于与“创新”仅一步之遥的“冒险”精神是多么地宽容,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其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而上海也正是因为有着源源不断的“冒险”和“创新”,才得以一步一步登上近代中国经济中心的宝座。自由市场经济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市场充分竞争。近代上海的要素市场发展较为充分,要素在上海与国内、国际间的流动不受任何行政地域的限制。其市场竞争之充分在国内各地区和城市间也是十分突出的。
最后比较了上海城市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它们包括近代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其它重要城市的比较,以及上海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近代上海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以及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是因为上海较之于近代中国的其它城市和地区更具有综合竞争能力。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只是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包括城市的社会环境、制度因素、人文因素以及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在与“五口通商”时期其它的四大口岸城市: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以及近代中国除上海之外最重要的口岸城市天津和汉口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近代上海不仅具有许多压倒性的单项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性的竞争优势和综合竞争能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支撑下,近代上海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具综合制度优势、社会人文环境优势,以及最具人气,最具活力、最具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第二讲,上海:从老工业基地迈向世界城市 1949~2005,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地位之再造;第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70年代末,上海“老工业基地”地位的形成以及对全国的影响;第三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经济;第四是90年代以后上海城市经济的重新定位;第五是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经济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可以看出,从1843~2005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经济,先后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自由市场经济和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以及1979年以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上海经济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年代和发展阶段,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功能和定位。在第一个时代和发展阶段中,贯穿始终的中心内容是上海如何成长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在第二个阶段中,贯穿始终的中心问题则是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下的上海如何更好地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中,上海又重新经历了如何从一个计划经济下的老工业基地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历史进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四个中心”,进入21世纪,又提出要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重新迈向世界城市,这完全符合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历史的观点看,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经济的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上海社会经济的成长不只是上海自身要求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客观的自然、社会、历史、现实因素交会、融合的结果。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世界的上海,这绝不是流于形式的纸面文章,而完完全全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经济成长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