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黄仁伟同志给世经政院全体党员上党课。黄仁伟同志通过为大家分析、讲解党员的义务,对于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做了十分精辟、贴切的阐述。这场党课,对于世经政院搞好先教活动、以及对于各位党员搞好学习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黄仁伟同志的党课要点:
一, 如何理解党员的先进性?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在和平年代,党员以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出色成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作为先进性的直接体现。能否经受各种外界的诱惑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检验标准。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的体现和需要。在国际范围内更有其重大意义。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其党员的信念和素质,决定着这个国家能否崛起成功,从而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二, 如何理解党员先进性的整体和具体要求
党章第一章“党员”是对党员各方面行为的完整规范。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章关于党员义务的八条规定,是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内容。黄仁伟同志用简练、贴切、生动的语言,对这八项义务进行了概括。
(一) 义务之一——学习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学习人类知识、创造知识的典范;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题词“学习奋斗”。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绝不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知识信息时代,不学习就不能做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学习的党员就不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社会科学领域的党员专家,应当首先是党员,其次才是专家。因此,首先,要学马克思主义,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次,要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概念学,结合党性修养学,结合本职岗位的研究工作和学科理论学。
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共产党员,处在直接与各种西方理论思潮和国际敌对势力斗争的前沿,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武装,不仅可能丧失战斗力,而且可能成为敌人的思想俘虏。我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非常艰巨。
(二) 义务之二——模范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先进性的直接体现。这种作用在和平年代体现为“带头”和“带动”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十几代共产党员的持续奋斗。因此,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的表现,是一种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
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我们面对的是占据各种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霸权。能否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创造一个历史的发展奇迹,这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同时,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实现中国人民的理想。与这些要求相比,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做的工作就显得非常微不足道,更加需要党员来发挥模范作用。
(三) 义务之三——奉献
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当我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时,就不会为眼前的得失所迷惑,也不会为个人的利害所困扰,就会有大局观、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于一切”,就是要求我们在重大问题上首先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且是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不是局部利益、小集团利益;更不是个人私利。能否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真正代表人民执政,关系到这个党能否保持廉洁奉公。
研究国际问题,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体现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我们同各种国际力量的代表打交道时,应当首先想到自己是中国国家利益的代言人;当我们受到国外各种利益和生活的吸引时,首先应想到组织派自己出国的使命;当我们面对国际反华反共势力的挑衅和围攻时,我们首先应想到身后站着13亿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情况可能经常出现,我们必须经受考验。而且作为学者身份,常常是单兵作战,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就难以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四) 义务之四——纪律
纪律是党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主要条件。毛泽东把党的组织纪律概括为四句话:“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纪律把我们6000多万党员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全党能够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加需要保持党的铁的纪律。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持党员的纪律性。
在社会科学领域,保持党的纪律严肃性的重点是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于国际问题研究的党员,纪律性还特别表现在“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当前国际斗争相当复杂尖锐。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我们还面临着反对台独的严峻形势。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党员不仅个人研究课题涉及到国家利益,而且经常出访或在境内同各种境外人士打交道,成为我们国家对外战略的前哨。严格保密纪律。关系到国家安全,也关系每个党员的政治可靠性。这需要我们遵守纪律的高度自觉性。
(五) 义务之五——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经验和血的教训。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高度重视党的团结和统一。如果党员没有维护团结的高度自觉性,这么一个大党就难以抵御重大危机和挑战。苏联党和国家的瓦解,首先是从党的决策核心分裂开始的。这种危险并没有过去。
派别活动、阳奉阴违、阴谋诡计,都是党的团结的大敌。而克服这些危险倾向的重要条件,就是党员的党性,表现在“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在具体单位里,我们要发扬正气、克服邪气,就是要靠党员的示范作用。保持团结、维护正气,是一个研究所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条件。凡是团结的单位,各项工作必然虎虎有生气;凡是争权夺利的单位,必定人心涣散、事业衰败。因此,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所在党组织的团结,维护全党的团结。
(六) 义务之六——批评
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有靠物质力量摧毁。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掌握群众,才能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没有批评的勇气,就不会产生彻底的理论,就不能掌握群众,就不会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对于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科学界,有了批评的勇气,才可能发现理论研究中的错误和缺陷,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才能遏止学术腐败的蔓延。
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同样如此,有时甚至还和国际斗争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例如,西方国家和台港地区的学术机构同我们进行学术交流,往往带有政治目的、甚至情报动机。同它们和合作,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在这当中,批评,是一个有利的武器。
(七) 义务之七——群众
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转强,从几十个党员发展到几千万党员,其力量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来源于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一旦我们脱离人民,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我们现在存在着脱离群众和不能带领群众的两种倾向。脱离群众,就是高高在上,享乐主义,闭门造车,不知群众疾苦。另一种倾向是一切由群众说了算,不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要走好群众路线,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中央提供决策的客观依据;二要深入宣传党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把中央的战略思维转化为群众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行动;三要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维护国家和人民在国际社会的利益。
(八) 义务之八——牺牲
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在平时牺牲个人利益,必要时献出一切、直至生命,这是每个党员的崇高义务,是党员光荣称号的实质内容。“雷锋精神”就是党员的牺牲精神,“焦裕禄精神”就是党员干部的牺牲精神。我们应该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时刻豁得出”。我们每一个支部,都应该发掘身边的“金子”,学习身边的优秀党员。
在国际问题研究中,要体现共产党员的牺牲精神,一是要在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毫不畏惧;二是要在危急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忘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三是要在紧急任务面前不计报酬、不讲价钱,一切服从党的需要,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最后,黄仁伟同志概括道:学习、模范、奉献、纪律、团结、批评、群众、牺牲,这些党员的基本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每天对照自己行为的标准。这样,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我把一生献给了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
黄仁伟同志的党课言简意赅,哲理深刻,引起了全体党员的强烈共鸣,振奋了人心,推动了先教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