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院干部人事处举办2005年度新进人员培训暨“三项学习”教育学习班

日期:2005/09/12|点击:63

为使广大新进人员了解社科院、热爱社科院、融入社科院,我院2005年度新进人员培训活动于97日上午正式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培训活动由领导致词、院况了解、“三项学习”教育和赴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四部分组成,政治学习成了新进人员的重要一课。整个培训活动为期两天,由院干部人事处组织负责,来自我院各研究所、各机关处室的50多位新进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

97上午930,新进人员培训在院本部335会议室准时开始。根据培训议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教授首先代表院党政领导对各位新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童书记从不久前结束的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谈起,自豪的向各位新进人员介绍目前上海社科院的机构规模、研究水平、学术地位以及社会影响,以此激发新同志们对社科院的热爱。同时童书记还详细的叙述了上海社科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让新同志们在历史中感受社科院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曲折,从而能够更加珍惜社科院今天的地位和荣誉。对于社科院今后的发展方向,童书记引用了王院长的三点概括:一,要成为市委、市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二,要成为社科人才的集聚基地和培养摇篮;三,要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人才港口。这三个发展方向,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自身地位的充分体现,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压力。要开创社科院更美好的明天,希望就在于年轻人,新进同志们任重而道远。因此,童书记在致词的最后对我院所有的新进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和希望:第一,起步要扎实。每位新同志要从上班不迟到做起,要坚持工作日每天坐班,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成才计划,抓紧时间多读书多发表文章。“一天不是两个半天,一天是三个半天”,年轻人应该只争朝夕;第二,定位要得当。新进同志们不仅要明确个人自身发展的定位,也要知晓社科院这个大背景在学术研究中的定位。我们上海社科院是介于高校与政府之间,也介于高校与党校之间,同时还介于国家社科院与地方社科院之间。广大新进科研人员应该以此为指导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工作;第三,精神要振着。童书记这里分别借用了毛主席的两句话,一句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在激励各位社科院的新同志们要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另一句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旨在告诫年轻人不能一有点小成绩就自命不凡甚至目中无人,还是应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这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一句名言,童书记以此作为与各位新同志的共勉之言结束了演讲。

    致辞结束之后,院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分别上台为新进人员进行了工作介绍。院党群处杨鲁民处长介绍了社科院党建工作及工、青、妇组织与民主党派情况。院科研处王振处长介绍了我院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情况以及科研管理制度与奖励政策。院外事处李轶海处长介绍了我院对外学术交流情况及相关的外事纪律。院干部人事处姚勤华副处长、竺大可同志分别介绍了我院人事制度概况及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情况。院图书馆庄建明同志介绍了我院图书、电子信息查询情况。由于时间较为紧凑、内容较多,上午的培训活动一直延续到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才结束。为了保证下午培训议程的正常进行,培训班不得不压缩了新进同志们的午餐和休息时间,大家都是边吃饭边学习。可以说在刚入社科院的第一课,各位新同志们就充分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下午一点,按照原定议程,新进员工“三项学习”教育正式开始。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张幼文研究员从什么是“三项学习”谈起,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自己在“三项学习”教育中的体会,并要求各位新进人员不仅仅要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份职业,更要当作一份事业来看。张院长最后指出,明确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巨大动力。我院老院长夏禹龙研究员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赶到院里为我们年轻的员工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夏老认为现在的社会科学理论较为滞后,无法对现实中行之有效的东西进行解释。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要科学,要系统。我们怎样以理论为指导,走好以后的攻坚路,这就是我们社会科学的使命。夏老还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的公共良知。夏老告诫各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有独立的地位,要有批判精神,千万不能因为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诱惑而走上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夏老最后谈到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借助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夏老告诉各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不能仅限在自己的专业里,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身严格的思维逻辑。在“三项学习”教育的最后,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出席培训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左院长在讲话中对新进人员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培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社会科学是要有价值取向的,左院长鼓励各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多看一些传记;第二,要有比较好的专业素质。这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包括传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外语,还有现代的信息化手段和统计分析工具。其次要有比较广阔的眼界和视野。再次,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要有想象力,要比常人想得更深刻,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后要强调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职业上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凡事斤斤计较;第三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这里既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包括专与广的关系,还包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三项学习”教育结束之后,院干部人事处组织全体新进员工奔赴中华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参观考察。华西村最突出特点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户户住上400平方米到600平方米的别墅,家家有1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存款,1辆到3辆汽车,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华西模式。可以说这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加以思考、加以研究。在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唐永明同志的陪同下,全院新同志们走访当地农户、考察轧钢厂纺织厂、参观世界公园民族宫、倾听吴仁宝老书记的讲演,深深感受到了华西村的富裕和繁荣,在震撼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在整个华西村之行结束之后,由于时间有多,全体新进人员们又临时取道张家港,短暂参观了这座国家卫生城市。

    98下午5点全体新进同志顺利返回上海社科院的大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终于获得了圆满结束。新进人员们对两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都表示非常的满意,并一致认为,在院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一定要在科研上踏实勤奋,攀搏进取,多出成果;在具体工作中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多干实事,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