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餐,不少海外学者对中国食物赞不绝口。餐后,学者们倚栏远眺,饱览美景。夜幕中的浦江,江面游船穿行,两岸霓虹闪烁、高楼耸立,学者们纷纷举起相机,不停拍摄。许多人都能辨认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平饭店等上海的著名建筑,第二天将返回的学者们对此次没有时间观光中国、游览上海均表遗憾。
游船的甲板中间,不少学者随着热情的音乐翩然起舞,连平素内向的人也不禁加入其中。而甲板的周围是欢声畅谈的人群。
不少学者事隔几十年再度来到中国,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十分惊叹,而一半以上的参会代表则是初来上海,甚至是初来中国,他们表示中国和上海给他们的印象与想象中的差异非常之大,回国后要与更多同胞分享这次上海之行的体验。
一位菲律宾学者对记者说,上海非常现代,非常美丽,非常有吸引力,她的母亲在二战期间上海沦陷前生活在上海,此次她能够来上海,也可乘机寻找一下母亲当年的足迹,感到特别欣慰。从与不少学者的交谈中记者深深感触到:对海外的华人学者,包括有华裔血统的学者,参加这次大会不啻是一次特别的寻根——在学术讨论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根,了解古老中国的变化,感受现代中国的特质。
一位欧洲学者告诉记者,在欧洲许多城市都没有上海如此多的高楼大厦,而且如此新、如此别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得令人羡慕,中国二十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
学者们向志愿者、记者询问了众多关于中国的问题。研究文学的菲律宾中年学者打算最近开始学习中文,并要求一位中国研究生推荐中国的文学著作,她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又从李连杰的影片中领略到中国功夫的魅力。而一位芬兰博士则对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英雄》等影片大为赞叹,并对中国的方言兴趣甚浓。记者还与她们一起讨论了各自国家的大学教育。她们表示,中国大学的规模大得令人意想不到,这也是中国立志腾飞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成就。
参会的学者代表对本次大会的组织水平、服务水准普遍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大会举办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