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在本院举行了“长江流域联动发展”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厉无畏所长主持。
厉无畏所长首先围绕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现状条件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作了演讲。长江“黄金水道”肩负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但事实上目前“黄金水道”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长江的水量是莱茵河的6倍,但当前的运输量仅为莱茵河的1/6,实现的航运效能大约只有莱茵河的1/40。制约“黄金水道”发展的原因在于:1、长江干流航运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部分航道狭窄、港域不足,形成瓶颈,使长江航道的通达性受影响;2、长江流域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隶属关系较复杂,全航道管理涉及部门多,内部又有利益冲突。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交通部已审批了《长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决定在2020年前,投资160亿元打造长江“水上快速通道”。通过实施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战略,可以把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有机联结在一起,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
靖学青研究员在题为“上海和长江流域城市的联动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上海为长江流域城市提供服务的主要障碍在于:1、市场的分割性(制造业、服务业);2、服务业的结构单一和管制严格;3、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4、其他交通硬件设施的改进对水运的分流;5、上海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不足。靖学青研究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在于:1、统一市场,加强转口贸易;2、争取服务业的开放先行完成;3、加快国有服务企业的改组改制;4、通过其他交通硬件设施的改进,扩大市场整体需求;5、上海制造业必须自身强大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
陈家海研究员就发展长江黄金水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首先,他回顾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态,分析了该流域经济的物质基础与长江水运的相关关系。其次,总结了长江流域城市的联动发展的范围主题和机制。最后,就上海应该在其间发挥怎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建立国际物流中心;2、建立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3、建立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市场;4、建立项目推介、招商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平台;5、建立教育培训平台等。
研讨会由杨建文副所长作总结发言。他先对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背景环境作了分析,指出:随着长三角地区商务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转移,而引导制造业向长江流域转移的前提之一是要充分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同时,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市政府在新时期以航运为纽带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集散能力和辐射能力,使之成为长江流域发展龙头的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国家和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据预测,2010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标准箱,位列世界前茅。长江流域经济和长江航运的发展将有力支持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程。
部门经济研究所全体同志参加了研讨会,并就长江流域的联动发展、黄金水道、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经济中心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