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我院专家学者畅谈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05/03/30|点击:203

        2005年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政府工作报告。我院专家学者认真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一致认为报告内容翔实、重点突出、令人振奋。
        我院原院长张仲礼认为,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报告面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之策。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改善,“三农”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在发展规划上,政府从大局着眼,力求实现稳步的经济增长,同时努力使东、中、西部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经济所原所长袁恩桢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在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力度问题的同时,突出“三农”等实际问题,提出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报告在对2005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要平衡发展速度和增长指标,要求各地政府不能只看重增长指标,而应更加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张幼文针对报告中“建设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指出了去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新成就,又强调了今年的新特点与新任务。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张幼文提出,引进外资应与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相结合,注重外贸、外资结构的升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政府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和得力措施,这也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
        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认为,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社会民生问题和政府新一年度的整体规划。他认为,这次报告的内核是,以科学的调研方法为基础,以整合“体制内外”的政治精英为依托,以参与国家大事为渠道,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社会的繁荣、民主与富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胡振平认为,取消两千多年来农民一直缴纳的“皇粮国税”、彻底减轻农民负担,是“三个代表”为民谋利的真实体现。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素质,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青少所所长杨雄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庞大的中产阶层,构筑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真正维护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实现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推动社会进步。他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大多数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要始终把工作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较困难群众利益,全社会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好、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哲学所所务委员会主任俞宣孟认为,这次报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明年将全面免除农业税,这将改变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体现出党对人民的巨大关怀;二是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自然科学发展并重,令我们深受鼓舞。
      历史所周武认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的问题全面、深入,实事求是,尤其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他认为,本次政府报告是求真的报告,最大的特色是科学发展观贯穿其中,强调全面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我院专家学者表示,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家表示要努力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密切联系实际,深入研究相关问题,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