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为满足纳税人的精神需求多做实事

日期:2005/03/18|点击:155


      不久前许多媒体报道了有关调查研究机构对于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就城市而言,成都居民的生活满意程度最高,高于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就全国而言,农民的生活满意程度要高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这样的调查成果出来以后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至少都很感兴趣,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科学成果很多都是这样。
      不难理解,此类成果所引起的问题,会比它们所回答的问题更多。什么叫生活满意度?它与主观幸福感是什么关系?它与完整意义上的幸福是什么关系?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是如何测量出来的?主观的生活评价和客观的生活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活满意度方面有什么国别差别和年代差别?生活满意度问题除了量的方面是否还有质的方面?这样的问题还可以一直问下去,甚至会联想到J. S. 穆勒在《功利主义》中的那句名言: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对这些问题,我院已有科研人员作了很好研究,相信还会吸引不同学科更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除了学科内部的专业问题之外,社会的热点问题、老百姓的疑难问题,应该和党和政府的重大问题一样成为我们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而且事实上这几类问题之间常常有密切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而且要为平民百姓释疑解惑。2010年本市文化发展总体目标之一是建成学习型城市,而学习型城市的老百姓一定会有更多更高的精神需求,包括对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上海社科院的科研人员要为供养我们的纳税人多做实事,就要用自己勤奋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参与改善社会的幸福条件、提高大众的理性水平,从而使我们的生活都更符合人性、更具有智慧。社会科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这是一条重要渠道。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