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转型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日期:2005/02/02|点击:5

 

115-16日,由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转型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院内会务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福特基金会、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近15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大家围绕“中国转型发展中的收入分配”这一主题,就当前政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农民增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全球化及反贫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教授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这对于探索并解决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研究员在会上的致辞中指出,研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实现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会上,哈佛大学著名社会学家马丁·怀特(Martin King Whyte)教授根据他承担的“中国的社会不平等与分配公正”课题调研情况,分析了当今中国分配不平等、社会公正准则、贫困和财富等问题。他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公众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主流态度和普遍看法是“忧虑和不满”,这值得引起各方重视。

国内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实教授,在这次研讨会上,通过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三个层次的实证分析,指出这三个层面的收入差距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他还指出,农村居民的收入波动要明显大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波动。他认为,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他指出,目前对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客观考察比较多见,但对收入差距的评价与判断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他认为,我们亟需了解和揭示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影响,如教育、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托尼·赛奇(Tonny Saich)教授在会上讲演时指出,中国经济改革带来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而且也突出表现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不平等上。他指出,尽管中国的经济改革提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但是它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城乡之间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不平等实际上在不断加剧,这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Saich教授建议,中国政府和地方官员应当注意采取适当措施给予那些并不富裕的人们以平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失业等公共物品和服务。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的胡培兆教授指出,现在人们所关注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有三个: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与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富人与一般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他认为,这几种收入差距应区别对待,当务之急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和义务教育问题。对此,会上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著名经济学家、西北大学的何炼成教授认为,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城乡差距问题才是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东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如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平等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长期从事分配理论研究的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沈立人教授等认为,初次分配坚持按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就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华盛顿大学教授黄佩华则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再次分配领域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权责的不对等以及相应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是产生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的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王绍光教授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平等问题的研究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平等问题应该讲求主体、客体和准则,研究收入分配的平等问题应该重视建立关于收入分配的平等框架。我们不仅要重视主体之间的平等而且要重视群体之间的平等;不仅追求机会的平等、收入与资产的平等而且应重视资源的平等、能力的平等及参与的平等;不仅要坚持“不平等是对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有利的、公正的”平等原则,而且应强调“平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团结”的平等原则。

会上,来自陕西、湖北、湖南、河南、贵州、甘肃等内地的专家学者还集中对农民及农民工的收入问题、城市贫困以及收入差别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我院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参与讨论和提交论文近30余人次,其中许多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我院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研究员在会上指出,应注意从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两方面来重视和解决收入差距及不平等问题,市场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平等,但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平等。我国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则是造成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袁恩桢研究员认为,体制转轨时期各种不规范收入来源以及分配方式是导致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基本原因。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研究员指出,目前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非市场因素中,权力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经济研究所权衡副研究员通过比较中美收入差别后指出,通过促进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居民流动,可以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并形成橄榄型的收入结构形态。

本次会议,海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深入探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对进一步促进我院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产生了积极作用。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