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论文

戏剧名家顾仲彝 

日期:2005/01/05|点击:191

    我开始怀疑人的精神需求、阅读渴望是否会受味觉影响,在满大街都是年轻人喜欢光顾的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连锁店的当下,出版界的方便读物也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可以有无数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思想的,情感的等等。但我们的精神文化与日常衣食住行都以方便为追求目标时,饮食偏向有时难免导致营养失衡。
    程庸所著《一个人的百部经典》毫无疑问也是这类文化快餐的一个品种。这本可以在一天之中读完的书所提供的信息,足可以成为一个大学文科生应付外国文学、文艺学甚至美学等专业课考试的基本阅读与分析的素材,就像一个汉堡包能够抵得上享用一顿鱼翅鲍鱼的美餐所获得的能量。
    用一句最节俭的话来评价它们,那就是结实的快餐。用此不伦不类的比喻来形容这本书,不免暴殄天物,但很妥帖。
    程庸用百部世界文学名著为佐料,制作了这本当代年轻人易读、易懂的快餐书籍。这缘于他对文学的一份痴情。他觉得大师文学名作对于人们心灵的滋润,如同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重要。于是,他当起了厨师。
    《一个人的百部经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评,也不是小说的故事缩写,它接近于读书随笔。作者从名著中一个细节,一段对话,一个讽喻,一种文字色彩为切口,引入对小说故事、人物命运、结构安置、情节设计、文字铺陈的评说,并点出其中的精彩与奥秘。这种以一斑窥全豹式的点评,需要有独特的文学眼光,更需要有一种灵动多变的文字驾驭能力。
    也许正是作者找到了以随笔的笔法评点名著的方式,那份悠然自在中,常能看见一些光彩。例如,在读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后,他指出康拉德描写的以寻找自然为己任的库尔兹,结果成了独霸村落、统治世人的恶棍,这其实表示了康拉德对今人所谓返朴归真的质疑。他在卡夫卡的《城堡》、《甲虫》等象征手法描绘的故事中,点出卡夫卡小说看不见结局,恰是本意。虽说,这种对小说的评说只有寥寥数语,却十分有见地。
    一个人能仔细认真读完一百部中外文学大师经典名著,这在今天可以算是个奇迹。一个人能将自己读的一百多部文学经典写成随笔,制作成快餐式的方便食品,这更是不容易。程庸与时俱进中所完成的快餐,套用一句广告语,它是文学中精华所制成的,因此有劲道。
    社会急遽变革,电脑日益普及,生存竞争加剧,功利主义泛滥,文学边缘化的同时,中外文学名著关注者日渐稀少。此时此刻,有这样的文学快餐问世,令人为之高兴。程庸在该书前言中说:写这些小文章的目的,是“想鼓励人们阅读”,“如果我的小文章能够‘诱导’读者去读我推荐的名著,或者引起阅读的兴致,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有这样一种为文学救世的思想,这份快餐于是就比一般的来得结实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可能也是这本书在花花绿绿数以万计的出版物中,虽然不是什么时髦产品,但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得以再版的原因。不过,话又说回来,快餐再怎么好,终究不如原汁原味的精彩。《一个人的百部经典》对于真正渴望了解文学经典者,只能作为一种他山之石,一个不错的文学之旅的导游,能否得到经典的神髓,恐怕还得靠自己的潜心修炼。这应该也是符合作者的愿望的。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