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论文

包亚明都市文化系列:会馆街

日期:2004/11/25|点击:86

在电影《开外春天的地铁》里,失业三个月的建斌(耿乐饰)整日来回坐着地铁,打发时间,虽然他每天都想把失业的消失告诉一起生活了七年的小慧(徐静蕾饰),但一直都开不了口,因为他曾经允诺在这座城市里给予小慧幸福。在度日如年的地铁生涯里,建斌成为了一个逆向的旅客,一个与匆匆而过的人流格格不入的观察者,因而熟悉了一张张原本不可能熟悉的陌生面孔。地铁,似乎成了新的城市庇护所,收容着像建斌这样在现实中迷失自己的都市人群。

但是,这个地铁庇护所,注定不会成为人们逃离都市生活的捷径,因为地铁不会挽留任何多情的过客,它大口吞食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吐出那些匆匆的人流。在城市地层的黑暗中疾驰而过的地铁,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飞快地剖开了城市的肌体,那一个个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的站点,就像病体痊愈后依然醒目的伤疤,成为了都市生活新的出料孔,把人们输往改头换面后的城市新空间。

地铁,在上海这座城市里虽然只有短短的10年历史,但它的确重新打造了这座城市的筋骨,我们曾经熟悉的都市空间,已经被地铁重新构造过了,城市的路标与参照系统也已经面目全非了。10多年前,我从江湾五角场坐公共汽车到田林新村,送别一个即将出国的朋友,路上足足花了四个多小时。那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空间距离是左右城市生活的铁律。当地铁一号线横空出世时,这座城市的人们才第一次知道空间距离不再是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而是起点与终点分别离地铁站的距离。十多年前,中专、技校的招生简章常常会醒目地注明:闵行和宝山的考生不收。如今,宝山依然给人化外之地的印象,而闵行早已成为都市白领的乐土。即使住在莘庄,心理上仍会觉得淮海路只有一箭之遥,当然这全赖搭上地铁这张弓。地铁,仿佛已经成为都市繁华生活的脚注,它因而也过多地负载了人们分享繁华的希望。闵行地铁沿线过度开发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使得高峰期的地铁一号线拥堵不堪,人们终于有机会重温早已荒废多年的挤车技巧了。

地铁在聚集都市梦想的同时,也放大了人们对都市生活的不满与怨愤。冰冷的钢铁制品和乏善可陈的服务,使得地铁在全世界范围内,象征着非人性的都市生活。前些天,三个上海乘客长时间滞留在因事故停运的地铁列车上,这一过激行为使他们自己付出了刑事处罚的惨重代价。今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正好碰上纽约地铁涨价,从1.5美元涨到两美元。结果社会反响极其强烈,甚至到了群情激愤的地步。人们指责地铁公司隐瞒营运收入,虚构张价理由。很多人纷纷表示,地铁涨价终于迫使他们下了离开纽约的决心。而历史最悠久的伦敦地铁的的两次重大事故,更是地铁搭乘者们心头永远的痛,一次是1987年国王十字地铁站起火,致使35人丧生;另一次是1975年,一列地铁列车在沼泽门地铁站撞在隧道尽头的墙上,造成30人死亡。

作为捷运系统的地铁,远远超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悲情与伤痛。当我翻看成网状分布的上海地铁规划图,当我路经轨道四号线越江地段事故现场,当我目睹地铁站自动扶梯上密集的人群,我担忧的是像滕蔓一样延伸、深深插入城市地层的地铁系统,正在限定我们认识城市的路径与方式,现实的空间距离与差异已经不再重要,我们不再习惯以步行的方式度量城市空间,我们也不再以连续的视觉形象来观察都市生活。我们已经习惯在地铁车箱里拼贴散乱的都市画面,在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间中自如地跨越、穿行。我们对于地铁的不满与愤怒,其实是我们表达依赖与爱怜的另一种方式。我们随着地铁漫游漂浮,只有这样,我们才觉得活在都市中。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