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所召开“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回顾、改进及应用学术报告会
6月1日,经济所召开“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回顾、改进及应用学术报告会。报告人首先回顾了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包括现金流贴现模型、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模型、F-0模型、EVA模型等,然后报告对F-0模型做了改进。报告最后应用改进后的F-0模型测算了我国股市目前的内在投资价值并由此测算了我国股市的泡沫量。
2.哲学所召开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
6月3-6日,哲学所举行了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中西比较哲学新进展,如何认识哲学以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与问题展开了讨论。
3.社会发展研究院召开“中英合作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国际研讨班
5月31日-6月3日,社会发展研究院、上海统计局和英国曼切特大学卡西·马休人口普查和社会调查人口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英合作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国际研讨班”。会上,中外学者就有关生命周期,社会分层,移民和健康,失业风险中个人的地理性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4.社会学所召开“近15年来欧美社会学发展概况”学术交流会
6月15日,社会学所召开“近15年来欧美社会学发展概况”学术交流会。主要内容:1.介绍法国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德弗诺本人与同事一起作的多次比较研究,以及所采用的多元分析框架;2.对这种多元分析框架如何用于比较研究和具体为社会事实分析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5.青少所召开“社会进步与青少年养成教育”学术交流会
6月15日,青少所召开“社会进步与青少年养成教育”学术交流会。主要涉及5个问题:养成教育的界定,多学科视角下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青少年社会化与养成教育,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养成教育。围绕这5个问题,青少所的同志分别阐释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养成教育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6.哲学所举办“科学发展观”学术交流会
6月15日,哲学所举办“科学发展观”学术交流会。就科学发展观排出的历史背景、内涵,以及将来的取向谈了体会。所内同志联系到哲学研究实际,认为科学发展观离不开哲学的思考,要从人类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自由几方面考虑科学的发展。
7.世经政院召开“人民币汇率制度”学术交流会
6月18日,世经政院召开“人民币汇率制度”学术交流会。主要内容:讨论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动态变化。报告人把人民币升值压力细化为三种压力,即,外汇市场上的市场升值压力,来自外国政府的外部政治性升值压力和国内政策性升值压力。在进行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这三种升值压力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以及这三种压力的动态变化和对我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8.世经政院召开“新亚洲区域主义”学术讨论会
6月18日,世经政院召开“新亚洲区域主义”学术讨论会。主要内容:国际金融流的不安全之处;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增长;双边贸易协定和地区贸易协定;区域主义的组织、目的、形式、亚洲组织、政治、经济、社会;区域边界:空间与地方,空间相对地方等。
9.社会学所召开“理论取向的实证研究”学术交流会
6月22日,社会学所召开“理论取向的实证研究”学术交流会。主要内容:1.理论的内涵与研究假设的构成;2.理论命题→操作化→建立研究假设;3.建立研究假设时容易发生的几种谬误;4.理论取向的实证研究与决策取向的实证研究之比较。
10.人口所召开“户籍制度改革对上海人口影响”学术讨论会
6月22日,人口所召开“户籍制度改革对上海人口影响”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1.国家和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的态势;2.户籍制度改革对上海人口增长的影响;3.户籍制度改革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4.上海应采取的对策。
11.经济所召开“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路”学术报告会
6月29日,经济所召开“‘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就业形势和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路研究”学术报告会。报告重点介绍了“十五”以来上海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与效果,考察了若干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深入分析了解决就业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然后,报告在构建计量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十一五”期间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对上海就业具有较大影响的若干因素,以及一些可能会影响到就业的突发事件。报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上海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则、思路、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