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马学强

日期:2003/10/27|点击:4722

1967年12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1999-2000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史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城市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专著:

《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产权制度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上海通史》古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钻天洞庭》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8

合著

《上海通史》民国经济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上海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文章

《明清江南港市初探 》,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试论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内变迁"与劳动力转移》,《史林》,1993年第1期

《状元盛名与传统社会运行结构》,《史林》,1994年第2期

《人口流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光明日报》,1994年12月5日第3版

《论人口流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史林》,1995年第1期

《明清江南城镇房地产交易与地权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席正甫父子与上海汇丰银行》,《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4期

《一个传统商帮的近代变迁》,《史林》,1996年第3期

《乡绅与明清上海社会》,《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

《移民是城市繁荣的催化剂》,《探索与争鸣》,1997年4期

《明清上海人文民风》,《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

《论明清时期松江府的经济特色》,《史林》,1997年第4期

《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学风的嬗变》,《史林》,1998年第2期

《近代上海洞庭帮》,《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从传统到近代:上海民风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1997年青年课题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空中交通与长江沿岸城市的联系 ── 兼论上海航空港(站)的"龙头"地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通商开埠前后上海地价初探》,《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3期

《试论影响近代上海地价的主要因素》等论文两篇,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98年青年课题论文集》,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

《"民间执业,全以契券为凭":从契约层面考察清代江南土地产权状况》,载《史林》2001年第1期

《关注制度:上海史研究的一个视角》,载《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6期

《近代上海道契与明清江南土地契约文书之比较》,载《史林》2002年第1期

《吴地文化的人为传统与现代价值》(与熊月之合撰),载《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江南文化:上海的人文资源》,社会科学报,2002-10-24

《沿江城市民风习俗》,长江沿岸城市与中国近代化,2002年12月

《褚辅成与上海法学院》,(合撰)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6期

《传统上海城镇社会生活刍议》,史林,2002年第4期

 

 

 

 


近年承担课题情况:

A.正在从事的课题

1、承担上海市课题1项,项目名称《近代上海土地制度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课题);

2、承担上海社会科学2001年院重大课题1项,项目名称《明清以来江南城镇房地契约文书研究》;

3、参与集体课题《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1-2005年重大课题,总负责人熊月之)。

4、参与集体课题《异质文化交织下的都市生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2002-2004年课题,负责人熊月之)。


B.近年已完成的集体项目

1、《长江沿岸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张仲礼主持)。成果形式:出版论文集;

2、《上海移民史》(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熊月之主持)。成果形式:进行移民情况的问卷调查,并编辑论文集;

3 、《上海通史》(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熊月之主持)。成果形式:出版15卷《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本人在《上海通史》中承担古代一卷及民国经济(部分)。

  《上海通史》荣获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

4、《吴文化的人文传统与现代价值》(与熊月之合作,江苏省苏州市课题),成果形式:撰写论文。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