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论文

周耘:人的解放问题散论

日期:1982/06/03|点击:346

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

人类社会至今已经历了百万年之久,这是一个从低级社会形态逐步向高级形态上升发展的过程,它有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总趋势。怎样衡量其中每一个阶段由低向高的转变呢?我们通常是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标志的。原始共产所有制被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基础上产生的奴隶主所有制代替;随后,封建所有制又代替了它,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代替了封建制,这都意味着社会形态的进步。从哲学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确实是社会形态质变的标志。不仅如此,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然而,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般标志并不等同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究竟什么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问题,有必要探究隐藏在经济关系、经济现象后面的人类社会的更深的层次。

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进步必然就是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各种活动,不论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乃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的各种表现。如果离开了人类的进步来谈社会的进步,就是还没有论及问题的根本。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联系人类活动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都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虽然人的创造历史的本性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行动,必然受到各种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特有的自觉活动创造社会历史,这一点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动物的根本特点。“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和自觉的活动。”[2]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自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也不断地改造人类自己,不断地提高人类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人类社会进步的更深一层的内容在于这一点。在这种意义上,是否可以认为,人类自由和自觉活动的进展程度,亦即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

人类天然具有的这种创造历史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在以往历史性的各种自然、社会条件下,不能充分实现,因为那些条件往往表现为奴役、束缚人类特性的异己力量。最基本的是人的劳动异化,在私有制社会里,把人的自由活动变成为被迫的活动,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人类经历了一个从各种异化力量中解放出来的漫长曲折过程。

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以前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内,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本性是受到极度的摧残和压制的。封建贵族阶级凭借自己的特权地位,利用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奴役和迫害。所以“在中世纪,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生活是同一的。在这里,人是国家的真正原则,但这是不自由的人。”[4]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还实行政教合一的宗教统治,让人类本质的异化力量加重压制人的生活。因此,业已在封建制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统治地位,面临着使国家从宗教统治下得到解放(实行政教分离),并进一步把国家权力转归自己这样一场政治革命任务。他们大声疾呼“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以全人类解放的代表者自命,勇敢地实行这一场政治革命。虽然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政治革命所获得的只是他们一个阶级的统治和对大多数人新的奴役,但是,就其更广泛的实际结果来看,确实也带给人民摆脱了封建宗教的残暴制度、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剥削形式,还享有被法律所宣布的独立人格和某些自由。由于这些,人的解放程度是被推进了一大步。还应该看到,这种政治解放正是人类解放的一个必经阶段和必然一步。不可能脱离实际地想望在当时社会历史和阶级关系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其他更“好”、更“理想”的一步,正如马克思辩证地全面地指出的,“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不是一般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5]恩格斯还特别强调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神权统治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深远意义:“历史的‘有神性’越大,它的非人性也就越大;不管怎么说,‘有神的’中世纪确实使人彻底兽化,产生奴隶制和[初夜权]等。人在宗教中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失去了自己的人性,现在由于历史的进步,宗教动摇了,于是他才发觉自己的空虚和不稳定。……但是他只有彻底克服一切宗教观念,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本质。”[6]

尽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对人类解放作出历史的贡献,但必须看到它极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在于“部分的政治革命,毫不触犯大厦的支柱,”“只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7]在政治平等的表面现象背后,广大群众得到的仍然是社会的不平等。不彻底改变私有制这个根源,社会解放是无从实现的,这正是政治解放不等于现实的人得到解放,“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8]的症结点所在。

从政治解放过渡到社会解放——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提出的任务,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由不同阶级承担而逐步实现的。这个人类解放途程中质的飞跃,这一历史的觉醒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承担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类解放事业中政治解放的历史责任,但有极大的局限性;无产阶级在这个基础上从政治解放引伸到社会解放的结论,克服了原有的局限,完成了人类的解放的科学内容,并在实践中促成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完满实现。

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和条件

什么是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涵义呢?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他们的著作中作了丰富的阐述。试就理解所及,对其基本点略述数端。

其一,是要使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克服异化,实现“人的复归。”这是人类彻底解放最基本的中心要求。人的社会本质在于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实现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这个本质是统辖着、并高出于人的吃、喝、遗传等自然本能的。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这个人的社会本质异化成为自己的对抗形态、歪曲形态,那么,克服这种异化,就意味着重新占有自己的本质,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实现自己本质的人。马克思具体界说“社会的人的复归”的意思,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9],即这种重新占有(复归)是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原始社会中人的最初本质保存它的真实性,克服阶级社会中的异化,吸收这期间的发展成分,也就是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新的条件下上升成为丰富的完整的人的本质。这样的本质具体说来就是能够完满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由地、自觉地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如果通常说人是社会动物,那么,高级形态的人的本质可说就是具备上述本质特征的真正的社会人。人类真正占有了这样的本质,其他许多有关彻底解放的要求才能实现。

其二,是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个体)的个性和才能的充分发展。在私有制前提下,人的个性被否定了,人类的无限才能由于大多数人的才能遭到摧残,总的来说也是被压抑而不能发挥。人类彻底解放必然要求、也可能实现“个人的独创的自由的发展。”[10]只有人的创造性智慧和才能这一精神本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于水平,方有可能使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其三,是人类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社会和历史的真正的主人。从漫长的人类历史看,直到社会主义实现以前,人类在一定意义上都没有脱离生存斗争,也就是没有完全脱离动物界的生存条件。只要这种情况还存在,就说不上人类的彻底解放。这是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支配人的生活的状况,转变成人类完全自觉地控制和驾驭它们。这时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真正的主人。

其四,是要实现现实的“博爱”。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在原始社会中曾经历过纯朴的体现。只是由于私有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矛盾成为阶级斗争,这时任何有关敌对阶级之间“博爱”的说教都成为虚伪、欺骗或幻想。但是劳动阶级之间的相互友爱却一直是真实存在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批判了历史上那些“博爱主义”的虚假性、抽象性,仍然肯定“共产主义的博爱则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和直接追求实效的。”[11]人的彻底解放既然意味着真正人的生活,当然包括了要求人们之间的关系要维护人的尊严,平等,和谐,友爱。而且还必然把人类历史积累起来的先进道德要求积极成果继承和充分发展。这对人类彻底解放,在道德要求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由于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成为有客观依据的科学的理想,并且由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必将成为光辉的现实。然而,要完满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具备各种条件。推翻私有制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首要前提。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异化等的物质经济根源,是阻碍人类彻底解放的病根。无产阶级导师奋斗一生、钻研一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其重要结论之一即在于此。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早已提出过、关注过人的解放这个重要课题,但他们往往既不具体分析社会经济形态,又不敢触及私有制的实质,以致都陷入空谈泛论,至多也只能停留于善良愿望。

私有制的废除,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人类彻底解放的实现提供了进一步的条件,但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完成人类的彻底解放。

只有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上,经过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积累、继承,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具备了人类彻底解放的充分条件。两个高度文明恰恰正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保证。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2]自由地达到真善美,迈向共产主义——人类彻底解放的幸福境界。



[1]《马恩选集》第1卷,第603页,第4卷,第506页。

[2] 《马恩全集》第42卷,第9页。

[3] 《马恩全集》第42卷,第93页。

[4]《马恩全集》第1卷,第284页。

[5] 《马恩全集》第1卷,第429页。

[6] 《马恩全集》第1卷,第651页。

[7] 《马恩全集》第1卷,第463页。

[8] 《马恩全集》第1卷,第435页。

[9] 《马恩全集》第11卷,第122页。

[10]《马恩全集》第1卷,第516页。

[11] 《马恩全集》第42卷,第122页。

[12] 《马恩全集》第3卷,第154页。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