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话匣子 | 沈开艳等: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

作者:话匣子 发布时间:2024-02-01点击率:25

这几天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两会时间”,四份《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年多来,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如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5万上升到4.77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浓度不断上升。市人大代表、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主任郭淑晴深切感受到,在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一廊九城的跨区协同越来越专业化、体系化和纵深化。

“产业链合作已经越来越推动我们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跨域通办事项越来越聚焦在我们多式联运等专业的领域。广大的市场主体对于融入建设以及共建跨域载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郭淑晴还建议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指导支持G60科创走廊率先建立研发、中试、量产等环节高效衔接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要素链接和资源配置能力。

G60科创走廊之外,还有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是这创新带上的重要一环。嘉昆太在国家战略加持下,诞生了全国经济最强的县级市、修建了全国第一条跨省地铁、共建了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一个万亿级的增长极跃然而起。去年11月,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在昆山召开,“五大行动”百项重点合作事项将逐步推进,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发改委主任薛红梅介绍,其中汽车产业将打造成产业协作发展的亮眼名片。

“汽车这个板块嘉定的龙头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一系列的产业的链接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是有序地在铺开来,比如说舍弗勒的研发创新是在嘉定,一些零部件的制造就在太仓进一步的落地,从共赢的角度在长三角能够发挥它的拳头优势。”

一体化发展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破解。市场监管一体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率先推进。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特别是新技术、新产业呈现出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急需制定统一标准。

“聚焦长三角区域的优势产业和新赛道领域,共同制定一批全新的标准。围绕最新的国产化的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管,开展前瞻性的研究。”

近年来,沪苏浙皖围绕如何织就一张“网”——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如何用好一张“券”——长三角科技创新券,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谋划,强化跨区域政策机制融通,为科技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持续赋能。一张“网”,一张“券”,把区域内科学仪器集约利用起来,把跨区域的产学研凝结在一起协同创新,让科技服务的软实力硬起来。

然而,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市人大代表韩若冰在研发中发现,仪器设备共享度、服务精准度还有所欠缺,亟待提升。

“预约机器设备时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使用情况,预约的话可能会排在几周,甚至很长时间之后,我们的业务可能要被延误。能够从企业创新主体用户的角度多考虑一些,使创新主体跟服务平台能够达到更深入的一个交互,能够提高便利性,把好牌打得更好。”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近日正式发布,16项行动,124个项目蓄势待发。市人大代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翊元说,“水乡客厅”作为两省一市共建的绿色发展样板区,期待能有更多制度创新在此破题。

“水乡客厅是两区县相对薄弱的区域,把洼地做成高地,要更大的制度上的创新,还有政策上的支持的。我们也想把上海的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在示范区里面推广,上海市产业地图,能够有重大的项目再落到我们示范区里边,形成带动,推动示范区的建设能够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