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社青年说⑰ | 刘召峰:踏踏实实地奋斗,为高端智库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编者按:“尚社青年说”系列推文摘自《尚社青年奋斗新时代》,该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员青年征文集,生动展现了我院青年奋发有为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尚社青年立足岗位、攻坚克难,正在书写新的精彩。

刘召峰,中共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行政。

踏踏实实地奋斗,为高端智库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五四运动已过百年,五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人民奋进在伟大复兴的新航程中愈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新时代,天地广阔。作为上海社科院的一员,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祖国、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为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

  一是强学习。上海社科院岗位特点之一是不断学习,确保理论水平始终处在最前沿,“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随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社科问题研究逐渐引入自然科学方法论,科研人员学习压力和迫切性日渐增加,需要创新学习方法和形式,提升科研能力。由于环境问题研究的学科包括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区域经济学、环境管理和规划等,生态所科研人员的学科背景大不相同。为此,生态所科研人员成立多样的学习小组,共同学习最新理论、最新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最新的环境政策和智库同行的特色成果,并结合自己专业做好解读,丰富了研究视角,把握了问题切入点。同时,随着服务对象的知识水平提升以及智库市场激烈竞争,更需要加强学习,扩大国际视野。

  二是赴基层。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需要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勘察问题产生原因,与利益相关方做好真诚沟通,才能为决策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与大学科研不同,社科院科研深扎基层,与事务部门联系紧,更能服务好对象。生态所赴外单位轮岗挂职的同事,在院党委组织部领导安排下,既提升了科研能力,也拓宽了研究视野。两个调研较为深刻,一是到浦东的老港垃圾填埋场和黎明资源再利用中心调研,生态所科研人员切实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能转换研究视角,从而为上海垃圾处置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另一个是到长江上游地区调研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问题,生态所调研组亲自联络调研对象,与当地政府、企业、学术单位、市民等展开座谈,整个调研过程和座谈让调研组成员受益匪浅。

  三是共成长。团队发展离不开个人贡献,个人成长需要团队的培养。作为我院人才培养机制最基础的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在重大课题攻关中,在对外学术交流中,为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试炼平台和精准的发展方向。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共成长。不同岗位的职工在团队建设中相互磨合、相互沟通、相互补位,为提升团队竞争力凝聚力量。

  奋斗永远是青年的主题。把握和利用好社科院前辈打下的优质平台,会使我们青年插上梦想翅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